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案确定
1 湿地生态恢复的技术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相应地,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也可以划分为3大类: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技术。1.1 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1)湿地的基底恢复: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湿地基底改造技术等。(2)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水文过程的连续性,必须加强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严格控制湿地水源的水质。(3)湿地土壤恢复:
人工湿地在河涌生态修复中的发展应用
摘 要: 对受污染的河涌水体进行修复, 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开发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污思路。人工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它形成了内部的良好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具有投资低、 出水水质好、 抗冲击力强、 操作简单、 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并能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染河涌; 生态修复随着沿海地区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城镇污水处理量日益不足, 大量生活废水和部分工业污水排入河涌, 使河涌变成了污水的纳污通道, 河涌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严重破坏。河涌污染是对城镇水资源安全的威胁, 既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又影响经济建设发展。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尤其是河涌水体进行修复, 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类:( 1)化学方法, 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 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 加入石灰脱氮等, 缺点是易造成二次污染; ( 2)物理方法, 如疏挖底泥、 机械除藻、 引水冲淤等, 但往往治标不治本; ( 3)生态方法, 如放养控藻型
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修复理论基础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泥炭、海盐等)、交通和旅游等资源,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成部分交互作用,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面积约2.5×107hm2,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了来自人类社会的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废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湿地盲目开垦、滥捕滥捞、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其结果造成河流断流、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己经成为全球最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研究是揭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
论文导读: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河道整治,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修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河流要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传统水利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河道渠道化,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质结构,对河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因此修复河流生态和优化河流管理是保障河流健康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观点,从河流健康的理念出发。对河流的现状、发展及治理进行分析。 1 河道现状 1.1 河道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仍有区域性的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退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尚待解决.流域多头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
生态河流湿地的问题与研究
湿地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大,湿地经济热潮不断的掀起,让湿地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根本策略之一。但是对现如今的湿地建设来讲,保护湿地已经成为湿地生态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湿地作为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如何解决和处理好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户集中建楼居住,由于污水不可能集中处理,有可能造成新的农业污染及水体环境污染。人工湿地是人为建立的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氮、磷、有机物及阴阳离子的去除。在人工湿地中种植水生植物,为水生动物、微生物、鸟类和其它植物的繁衍提供场所,形成良好的食物链结构,既有景观观赏价值又有净化功能。通过对农村、小城镇污染水体的人工湿地技术治理,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促使系统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研究开发一套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完成1~2条典型村镇排水沟污染水体治理示范工程,使示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