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新旧规范的对比
在最近的工程中本人采用了水泥搅拌桩对软土的地基处理,现就新规范和旧规范之间的不同之处做个小结,希望能在今后的工程中帮助到各位,尽快熟悉新规范,还望各位多多补充、完善。(一) 一般规定的对比1. 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的这种方法更名了。新规范名曰“水泥土搅拌法”,旧规范是“深层搅拌法”2. 对采用水泥土搅拌法的土质要求进行了细化说明新规范要求“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旧规范是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3. 对水泥土搅拌法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概括新规范“可作为竖向承载的复合地基;基坑工程围护挡墙、被动区加固、防渗帷幕;大体积水泥稳定土等”,旧规范没作详细的说明,但在实际工程中利用水泥搅拌桩做防渗帷幕等工程比比皆是。 (二) 设计部分的对比1. 水泥的掺入量提高了新规范要求是“除块状加固时可用被加固湿土质量的7%~12%外,其余宜为12%~20%”旧规范则是“7%~15%”2. 对搅拌桩复合地基承
关于水泥搅拌桩公式的讨论
地基处理规范中的搅拌桩章节 似乎只提到 软弱下卧层 在搅拌桩以下的情况没有 提到 搅拌桩穿越软弱下卧层 以硬层土为持力层(桩端土)的情况那么 针对搅拌桩穿越软弱夹层的情况 可以发现 增长桩长已经没有意义(虽然能提高单桩承载力)而合理的做法是增大面积置换率因为对于软弱夹层来说 桩长再怎么变化 也无法提高该软弱夹层的复合后的承载力(该软弱夹层在中间层)上面的说法正确吗?再有一个问题:就是 B的取值问题(0.1-0.4)或者(0.5-0.9)该B值的取值大小 规范是根据所谓 桩“端”土 和桩“周”土的特征值大小对比来取舍的。那么 如果验算 中间某软弱夹层的承载力 这时候 就应该把该夹层当成桩“端”土了吧? 这样通常可以取比较大的B值[ 本帖最后由 sxdgs 于 2010-4-20 16:4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