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厂的发展前景
生活中,污水的排放比较严重,综合我国目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技术的现状以及发达国家的差距来看,未来中国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随着污染控制程度从“达到标准排放”提标升级排放,膜分离技术将被大量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中,使污水处理由单纯净化逐渐转变为以污水为原料的再生水造厂。 随着水质控制类别从常规污染物控制向氮、磷、盐控制再到关注生态安全的发展,以及包括各种类型的絮凝沉淀技术,高校过滤技术,现代消毒技术和人工湿地等生态净水处理等三级处理工艺将得到大力推广。为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水平,污水处理运营控制技术将从工艺的人工部分处理设备的智能控制再到污水工艺全程优化与智能调控的方向发展。
市民乱倒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发展前景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分析显示:随着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节能、环保成为各国的发展主题,已经开始为垃圾处理提供产业发展的机会。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行业定将成为未来国内外的明星产业,可以预测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临近春节,忙于装修的市民逐渐增多,致使随意堆放建筑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影响市容环境。针对建筑垃圾随意拉运、沿街抛洒等现象进行了集中治理,全力维护“两节”期间的城市环境。由于装修垃圾不同于一般的垃圾,随意堆放、倾倒,不仅侵占土地面积,造成土壤、空气污染,严重的还会影响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而且,装修垃圾还可能含有放射性的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建筑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全都依靠于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建筑垃圾处理设备行业起步晚,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此行业已初具规模,进入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思路分析
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持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日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城市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1 主要问题分析 2003年,我国660个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5亿t,每年以约4%的速度增长。按各地上报的数据统计,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约为51%。但是,根据对255个城市的388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的调查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达标率约25%,考虑运行管理等因素,实际的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垃圾污染环境、危害群众(尤其是农民)的问题非常突出。 近年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城市垃圾处理得到支持,一批国债项目相继建设。同时,通过推进市场化改革,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开始形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是,总体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发展方向并不明朗,真正适合国情的技术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倾向性问题已经显现,并将可能影响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1.1填埋处理比例过大 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循环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它伴随居民生活而产生,成分和产量也伴随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变化而改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迅速增加;加之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任意堆放或处理不当,都会对周围的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及景观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探讨适宜的垃圾处理方法和管理对策就成了城市管理者和广大市民极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之一。 1. 城市生活垃圾概况 1.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构成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大幅度增加。据资料表明,199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6766.8万吨,2000年为11818.9万吨,到2002年增至1365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20%[1],少数城市的垃圾增长率则超过15%,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数值(2.5%-5%)[1],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1亿吨。城市生活垃圾的构成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性质、地理条件、居民生活习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适用性
1 卫生填埋1.1 卫生填理技术成熟,作业相对简单,对处理对象的要求较低,在不考虑土地成本和后期维护的前提下,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1.2 卫生填埋占用土地较多,臭气不容易控制,渗滤液处理难度较高,生活垃圾稳定化周期较长,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性较差,环境风险影响时间长。卫生填埋场填满封场后需进行长期维护,以及重新选址和占用新的土地。 1.3 对于拥有相应土地资源且具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1.4 采用卫生填埋技术,应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处理、焚烧减量等多种手段,逐步减少进入卫生填埋场的生活垃圾量,特别是有机物数量。 2 焚烧处理 2.1 焚烧处理设施占地较省,稳定化迅速,减量效果明显,生活垃圾臭味控制相对容易,焚烧余热可以利用。 2.2 焚烧处理技术较复杂,对运行操作人员素质和运行监管水平要求较高,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2.3 对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