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排水工程系统的设计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地下空间不断得到开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由于地下工程所处的位置不同,排水设计也就有其特殊之处。 1.地下工程排水形式 1.1渗排水 渗排水是将水层渗出的水,通过集水管流入集水井内,然后采用专用水泵机械排水。渗排水的集水管根据排水量大小、造价等因素可选用无砂混凝土管或软塑盲管等。渗排水的粗砂过滤层厚度一般为300mm。过滤层与基坑相接处要用厚100~150抹面、粒径5~10mm的石子填充,顶部与结构混凝土垫层之间用卷材或水泥砂浆作隔浆层,防止泥浆上翻。集水管设计坡度一般不小于1%,间距5~10m。 1.2盲沟排水 盲沟一般设在建筑物周围,由砂和卵石组成。盲沟与基坑开挖时的施工排水明沟应尽量结合,盲沟构筑类型与基础的最小距离等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灵活确定,盲沟设置构造。盲沟反滤层分为中砂反滤层和卵石反滤层,反滤层的层次和粒径组成。 1.3钻孔引排 钻孔引排式衬砌混凝土硬化后,在衬砌上钻孔将水汇集到排水
浅议福州一些排水工程的做法
这几年福州的环境改善是有目共睹的,得到国家、省环保主管部门的肯定,亦取得广大群众的认可。下面讨论的几个排水工程技术问题,其是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是否科学、可行有待共识! (一)西湖是"河"不是"湖"! 2005年6月7日福州的"海峡都市报"报导了有人提出:西湖是"河"不是"湖"这一新观点。原因是。<<2004福州市环境公报》中,西湖水的评判结果为"五类"(除总氮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五类标准),而<<2004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中的西湖水评判结果 为"劣五类"。福州市环保部门作出这样结论("五类")的依据是:福州西湖"不是"湖而算"河"。国家标准中(评判)湖库的"五类"中总氮不大于2.0mg/升,因为它七天以上交换一次,而河是流动的,其评判标准为4.0mg/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