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和人物
中国百年物理史的几个第一--------------------------------- 从爱因斯坦缔造“奇迹年”开始,世界物理学发展已历百年,我国的近现代物理学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发展的过程。日前,记者采访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戴念祖,他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了中国百年物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和“最早”。 “物理学”名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 戴念祖说,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除了有称为“格致”的一些书籍外,陆续有“重学”(即力学)、电学、光学等物理学分支的中译本出现。第一本被称之为“物理学”且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学教科书,是依日文本翻译并由江南制造局于1900年出版的《物理学》。 这本书的翻译者是清末民初的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王季烈。“这个王季烈家里可是出了不少大家!”戴念祖补充介绍说:王季烈的母亲谢长达是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王季烈同一辈中有王季同、王季点、王季绪、王季玉等科技专家、教育家,下一辈中更涌现出王守竞、王守武
实践引导教学的建筑给水排水论文
一、课程特点1.知识面广此课程涉及建筑给水、污废水、雨水、热水、中水、消防、小区给排水、景观给排水及游泳池给排水等诸多方面。从各系统的认识、组成、设计到管理等,内容丰富、庞杂。2.注重设计此课程是在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注重设计方面,在施工及管理方面相对较弱。3.缺少理论由于课程和实际较接近,更多是经验数值,对其原理理解并不多。纵观整个课程,唯一理论较深的是排水系统中关于管道压力波动的探讨和认识。4.要求学时数不合理按照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指导委员会教学要求,课堂教学40—50学时,课程设计1周[2]。以此安排课程,只能将基本理论和基本系统讲解给学生听,无法很好地形成工程设计理念[3]。二、存在问题1.教材内容相对落后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崛起,住宅小区的大量兴建,舒适、健康、节约水资源等观念日益普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 >
公元1928年 提出强电场下金属发射带电粒子的量子力学隧道效应理论(英国 佛勒、诺德海姆)。 发现透明物质散射的光中有频率改变的效应(印度 钱·拉曼)。 提出符合狭义相对论要求的电子的量子论,成功地得出电子的自旋和磁矩(英国 狄拉克)。 应用量子力学中粒子穿透位垒的隧道效应,解释原子核的 衰变现象,取得和盖革—纳托尔经验公式形式上的符合 (美籍俄国人 伽莫夫,美国 康登、格尼)。 应用费米和狄拉克的量子统计法发展金属的自由电子理论(德国 索末菲)。 提出韦斯铁磁性理论的量子力学解释(德国 海森堡)。 提出决定一体系占有某量子状态几率的时间变化率的基本方程(奥地里 泡里)。 公元1929年 把电磁场看作动力学体系,提出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是量子场论的先驱(德国 海森堡,奥地利 泡里)。 提出超声波在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