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这个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有漏洞吗
施工准备→放线定位桩、放挖孔桩线→挖第一节桩孔土方→绑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中心线→安装活动井盖、设置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及其他施工设施→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核准桩孔垂直度和直径→绑第二节护壁筋→拆第一节护壁模板→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重复第二节挖土及其他作业程序,直到桩身设计深度→检查持力层后进行护底→对桩孔直径、深度、持力层全面检查验收→清理虚土、排除孔底积水→吊放桩身钢筋笼就为→浇筑桩身混凝土→拔除护筒→凿打桩头→桩基检测 请问这个工艺流程是否存在漏洞?若有不足之处,请诸位发表看法。[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2-9-17 11:52 编辑 ]
水库涵管封堵的施工工艺流程
整个导流涵管的封堵分三个大段进行,分别为心墙至上游坝脚段混凝土管的封堵、心墙盖板下压力钢管段的封堵、心墙至下游出口段混凝土管的封堵。 开始封堵前,整条管道内的淤沙已清理、冲洗干净。 其施工工艺如下: 心墙至进水口段: 拆除斜墙至围堰段混凝土涵管——连接通风管至工作面——接混凝土输送管——钻锚杆孔——封堵进水口——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封闭涵管口——回填灌浆。 压力钢管段: 接风管至施工面——管壁打磨除锈——焊接钢止水——接混凝土输送管——预埋回填灌浆管——浇筑混凝土——回填灌浆——进行下一段封堵。 心墙至出水口段: 接风管至施工面——管壁打磨除锈——焊接钢止水——接混凝土输送管——预埋回填灌浆管——浇筑混凝土——回填灌浆——进行下一段封堵。
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流程
一、设计概况及特点双连拱隧道是在通过山势不高,纵向长度较短,横坡较陡,下行线,公路上,下行线在此分不开的情况下,设置双跨连拱隧道,其单跨断面为单心圆结构,边墙为曲墙,中隔墙也为曲墙,单跨净宽10.8—11.0M,净高7.8M—8.0M,开挖断面为9.9M—10.0M,上下行线通过厚3M的钢筋砼中隔墙相连,初支采用工字钢(正洞)和钢花拱锚杆,挂网锚,喷砼与单跨隧道基本相同,二衬采用钢筋砼结构,联拱隧道由于通过地段的地质条件特殊性,决定了其设计和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埋深浅长度短:因连拱隧道通过的地段一般山势较低,其最大埋深在50—80M左右,纵向长度在500M以下,在长度较大,山势较高一般不采用连拱隧道,而采用上下行线分开的单拱隧道。2、偏压:连拱隧道通过地段地势较陡,上下行线两侧埋深不同。整条隧道也就不同程度的存在偏压,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