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防震建筑结构论文
1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1.1建筑高度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建成高度超过250m的超高层建筑94幢,其高度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高度250~3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约占建筑总数的59%;高度500m以上超高层建筑仅1幢;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计18幢,约占总数的20%。这一阶段国内典型超高层建筑,有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度492m)和深圳京基金融中心(高度442m)。2013—2018年,我国计划建成高度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计164幢,如图2所示。与图1相比,高度300~400m的超高层建筑数量显著增多,约占总数的43%。港澳地区超高层建筑共2幢,约占总数的1.2%。除超高层建筑数量增多外,超高层建筑的高度近年来不断增加。高度5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增多,部分建筑高度已突破600m。如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632m。建成之后将与高度420m的金茂大厦、492m的环球金融中心共同构成浦东陆家嘴金融城的新三角。建造中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塔楼桅杆顶高度为648m。1.2分布地区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建成高度250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工程特点分析
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它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钢产量和钢材产量都突破了1亿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建设部在修订我国《建筑业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首次列入了钢结构新技术,完成了在建筑业从“限制使用钢结构”到“大力发展钢结构”的政策转变。由于相对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高层钢结构工程起步较晚,工程实例与钢筋砼结构相比也较少,因此如何开展对此类工程的监理工作, 成为我国监理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根据近20年来高层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在对高层钢结构的工程监理中,主要应对三个方面的问题引起重视:设计方面、驻厂监造方面和施工现场安装方面,现分述如下: 1、对设计方面问题的管理措施 从全国范围来看,制约我国钢结构发展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问题是设计力量薄弱。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结构设计工程师习惯和擅长进行钢筋砼或砖混结构的设计,对钢结构设计不熟悉;另一方面,我国“入世”时间不长,在建筑领域与国际接轨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机制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和管理
一、“光辉的历程”——我局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历史回顾 同发达国家相比,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成熟及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大、新、尖”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耸立,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钢结构因其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能力强等优势和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中建三局以其“敢为天下先,争创第一流”的企业精神和勇于承接“高、大、新、尖”工程的胆魄和实力,瞄准了这块尚待开垦的沃土,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于1986年率先承建了当时全同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的建筑——高165.3m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仅10个月便完成了主体11000吨钢结构施工任务,垂直最大偏差25mm,提高了美国AISC规范程度的标准,并首先运用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用于超厚钢板焊接的新工艺,刻苦钻研、反复攻关,终于成功地解决了130mm超厚钢板的焊接技术。填补厂国内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整个工程的焊接质量10O%超声波探伤,100%合格,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该工程成套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在我国起步较晚的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
关于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一、“光辉的历程”——我局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历史回顾 同发达国家相比,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成熟及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改革开放以来,许多“高、大、新、尖”的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耸立,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而钢结构因其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能力强等优势和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高层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中。中建三局以其“敢为天下先,争创第一流”的企业精神和勇于承接“高、大、新、尖”工程的胆魄和实力,瞄准了这块尚待开垦的沃土,发挥大型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于1986年率先承建了当时全同第一座超高层钢结构的建筑——高165.3m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仅10个月便完成了主体11000吨钢结构施工任务,垂直最大偏差 25mm,提高了美国AISC规范程度的标准,并首先运用CO2气体保护半自动焊用于超厚钢板焊接的新工艺,刻苦钻研、反复攻关,终于成功地解决了 130mm超厚钢板的焊接技术。填补厂国内超厚钢板焊接的空白,整个工程的焊接质量10O%超声波探伤,100%合格,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该工程成套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在我国起步较晚的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