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筑给排水节能问题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给排水业也有着长足进步。我们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建设与管理规划提出了许多建筑给排水技术的重大课题。建筑给排水技术作为现代城市建设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在满足用水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设计中的环保节能问题。 1 城镇建筑给排水能耗现状 建筑给排水专业在建筑能耗中所含的内容主要有人民生活及从事游乐、工艺、绿化、生产、环境卫生、水景等活动的排水、给水、生活热水、循环用水、消防供水、重复用水等需要的能耗,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28%,现在住房面积约有400亿m2,而能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新建的也只有15%达到节能标准。要是能达到像丹麦那些国家一样的节能水平,那能耗就可以降低70%以上。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建房者对节能没有概念,不能在整个设计及实施上贯彻节能措施。[1] 2 给排水节能措施 2.1 高层建筑 通常情况下,对于高层建筑城市管网的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
建筑规划相关知识: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的思路
其一,新型城镇化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公正和谐。人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反思传统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不难发现它们都犯了同一个病症,即忽视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存在。与之迥然不同的是,新型城镇化之“新”就在于强调人本、公正、持续与和谐,并在推进过程中力求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来看,从“物本”转向“人本”。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而不是“物”,经济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的发展。经济理性驱使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把“人”这个主体驱逐出了发展的中心之后,使得城镇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回归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人本”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内在价值的逻辑使然。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从“征服”转向“和谐”。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追求规模、经济、速度,不顾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对自然一味征服与攫取,最终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反过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应以“和谐”为导向,对之进行改进。三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看,从“效率”转向“公平”。新型城镇化不能再一味追求速度,而要强调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公平优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