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小区的电气安全设计
电气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的电气智能化设计是现代城市住宅的一个重要环节。智能住宅小区对电气设计也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现行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能满足电气智能化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城市建设化的推进,目前,新建的住宅多数为高层建筑,并逐步推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一种融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与一体的新型建筑,电子设备的广泛采用,对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和安保防灾等设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此对电气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针对智能小区的电气设计,笔者对以下安全设计谈一些设计体会。 一、住宅卫生间安全设计 按照规范的要求,住宅卫生间内局部等电位联结,将卫生间内各种金属管道、楼板中钢筋及进入卫生间的PE线和金属用电设备外壳作电气连接。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要求
小区智能化设计要求小区智能化是将建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住宅小区的安全防卫、物业管理、多元信息技术服务与管理、家庭办公与智能化相结合。一般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应该具备安全防卫、物业服务管理、信息网络、以及家庭智能化四个方面基本功能的要求。一、安全防卫1、小区出入口管理与周界防卫;2、电子巡更;3、闭路电视监控;4、对讲(可视)与门禁系统;5、住户报警与紧急求救;6、防盗报警;7、防灾报警(防火、防燃气泄漏、防溢水);二、物业服务与管理系统1、物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包括收费信息);2、远程抄表与管理(水、电、气、暖计量与收费);3、车辆出入停放管理;4、公共设备监控与管理(供水、供暖、供电、电梯、园林浇洒、垃圾储运、排污等);5、区域与公共照明;6、电子公告与电子广告栏;7、背景音乐与广播;三、信息网络与布线1、模拟计量数据传送;2、开关控制量的传递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案例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案例近年来,智能建筑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人们把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一个区域内多座智能建筑进行综合管理,这样的区域被称为智能小区。智能小区已成为建筑行业中,继智能建筑之后的又一个热点,也是房地产的一个亮点。 所谓智能小区,就是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指住宅小区)按照统筹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使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并尽可能地提高性能价格比。 根据建设部有关智能化示范小区的文件规定,按建设单位提出的二星级建设标准三个子系统的具体要求,在方案设计中我们考虑如下的系统组成:.......
观察:智能小区楼宇对讲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我国住宅智能化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快速发展。其中,楼宇对讲系统应用较为普遍,语音对讲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近年来,在国内一线城市的一些高端楼盘项目中,数字可视对讲系统投入应用。 楼宇可视对讲系统相对于传统对讲产品更加智能、安全。目前技术与系统设计已相对较为成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将会成为智能建筑小区的基本配置。随着楼宇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楼宇可视化对讲产品成本降低,市场应用得以提速扩大。 国内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为打造精品住宅,在住宅智能化方面投入有所增加。针对一些大型住宅小区,楼宇对讲系统采用网络架构联网,实现了数字、语音、图像的快速传输,多路同时互通。为住宅小区安防、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载体。 目前中国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已经开始有了一个新的里程,新浪地产网推出的“房商通”房地产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于5万8千家的地产开发企业,将上下游的供需整合在一起。打造甲乙双方互相交流的平台,甲方能够寻找到合适他们的产品,使他们的采购成本最低化。乙方也可通过“房商通”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和信息交流渠道,专注于房地产产业链的交互平台,一
智能化小区楼宇对讲系统设计研究
1 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对讲系统是小区智能化的核心之一,在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访客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住户进入单元经过门禁系统识别身份,由住户通过分机按动开门键让来访者进入。 (2)通过对讲联网系统,使住户与住户、住户与小区管理部门建立一条内部通讯的通道。 (3)考虑到在整个小区的建设过程中,是整体设计、分期开发建设,小区的安防系统相应的也是总体设计,各系统独立分段施工,整体建成后联网运行。 (4)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系统可维护性是本系统能否真正实用的关键所在。系统的可靠性包括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抗人为故障的能力。系统可扩充性包括系统能否逐步扩充用户数量,系统主机容量,传输距离,系统编码能力,内部通信的通话通道数量。系统可维护性是指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故障部位,并在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换设备,尽可能不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并确保在发生设备故障、线路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5)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