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
A) 导管的选用:可采用金属管和厚壁PVC塑料管,直径不小于φ250㎜,不大于400㎜.导管使用前,应根据桩长试拼接;B) 根据水下混凝土流动扩散规律,导管埋深过小,往往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沉渣挟裹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埋深过大,导管的超压力减少,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产生堵管,并给导管的起升带来困难。所以,保持合理的导管埋深,对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非常重要的。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一般为2.5~3.5米,最小深度为1.5~2.0米,最深不超过4米。C) 导管安装时其底端应高出孔底沉淀土面30~40㎝,初灌混凝土导管埋深应在1.2~1.5米。开始灌注时,为保证第一批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埋管高度,以便实现导管底部的隔水,需要计算首批混凝土罐入量。初罐混凝土量计算如下:V=[Л D2(h2+hm)+Лd2h1]÷4 式中:V—初存量(m3);D—实际桩孔直径(m);D—导管内径(m);h2—导管底口至孔底高度(m);hm—导管埋深,初灌时不
水下混凝土浇筑中卡管的情况
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有如下两种情况:1) 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混凝土未加遮盖,使混凝土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导管内混凝土,用吊绳拌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必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混凝土提出钻孔,进行清理和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并按前述第2)项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和物粒料等予以清除。提管时应注意,导管下重上轻,防止翻倒伤人。2) 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混凝土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查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立即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混凝土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以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混凝土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混凝土,此时处理方法是导管拔出,用吸泥机将孔内表层混凝
水下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说明
A) 导管的选用:可采用金属管和厚壁PVC塑料管,直径不小于φ250㎜,不大于400㎜.导管使用前,应根据桩长试拼接;B) 根据水下混凝土流动扩散规律,导管埋深过小,往往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沉渣挟裹卷入混凝土内,形成夹层;埋深过大,导管的超压力减少,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产生堵管,并给导管的起升带来困难。所以,保持合理的导管埋深,对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是非常重要的。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一般为2.5~3.5米,最小深度为1.5~2.0米,最深不超过4米。C) 导管安装时其底端应高出孔底沉淀土面30~40㎝,初灌混凝土导管埋深应在1.2~1.5米。开始灌注时,为保证第一批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埋管高度,以便实现导管底部的隔水,需要计算首批混凝土罐入量。初罐混凝土量计算如下:V=[Л D2(h2+hm)+Лd2h1]÷4 式中:V—初存量(m3);D—实际桩孔直径(m);D—导管内径(m);h2—导管底口至孔底高度(m);
混凝土大坝水下裂缝修补技术
混凝土裂缝及伸缩缝渗漏是混凝土水工建筑物常见病害,特别是混凝土大坝水下部位,一旦出现裂缝及伸缩缝渗漏,将对坝体安全构成直接危害。由于水库运行需要,许多大坝不允许放空水库进行修补。该项技术可实现水下修补,对混凝土大坝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技术研制出适用于混凝土大坝水下裂缝修补用的嵌缝止水材料“遇水膨胀止水条”(GBW)。它具有膨胀速度快、膨胀率大、析出物少等特点。这种水下封堵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是:静水最大体积膨胀率为150%~250%,黏结伸长率不小于500%,黏结强度随水中浸泡养护时间增多而增强,1天为0.3Mpa,3天为0.55Mpa,7天为0.85Mpa,28天后可达1.05Mpa,抗渗水压力不小于1.5Mpa. 此外,还研制出一种水体交叉网络结构的高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止水封堵材料,能够在水下潮湿混凝土表面快速固化,弹性好,与混凝土黏结强度达0.5Mpa,在延伸率为100%范围内拉伸时,与混凝土表面黏结不脱落。 该技术适用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水下裂缝及伸缩缝的修补处理,曾在陈村水电站大坝上游面水下,伸缩缝修补和引滦入津隧洞水下底板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