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探讨
1 概况 该校园占地面积约15.4hm2 ,地面呈“刀状”,东西长、南北相对较窄,学校教学区、生活区主要集中在东边,西边为体育活动区域,该校园规划布局较好,功能分区明确,且各功能分区之间有较便捷的交通联系,绿地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建筑带有一定的中式风格,整体建设好,是一所较理想的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 2 规划理念 2.1 规划思想与目标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管线埋入地下、喷头采用隐蔽式,做到地上不见管线、露天不见喷头,黄土不露天、下雨不拖泥,使之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四季有香,成为湖北省一流的现代化都市校园。 2.2 规划原则 ( l )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现代景观规划的空间组织
景观规划是在自然及人工工程环境条件下,运用多种景观要素进行造景组景。“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明]计成《园治》),点出了景观规划的要旨。 1.空间的联系 (1) 空间的分隔 空间的断也可称为隔断,通过阻挡视线,以阻直行,另辟蹊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景”。 其二,空间隔而不断,可通过隔墙的窗洞、门组织“对景”,以增加景的层次与深度,也可以安排漏窗,虽阻断通行但视线得以延续,谓之“引景”,或可透过门洞,看到“对景”。 其三,空间的连续并不是一览无遗,有隔有围,围而有透,“径缘池转,廊引人随,相互辉映,相映成景”。 (2) 景点的安排 景点一般指园路、小径的起始点、交汇点,以及沿途具有一定功能和观赏作用的地点。城市广场、节点也都可看作是景点,只不过它是景点规模、观景范围、环境尺度相对扩大的地段。 景区与道路通过一系列的“节点”组织地段。不同景点在主次、有序、排列中确立了不同的特征,以其鲜明的景观形象使人的游赏过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