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孟表柱分享
乡村聚落是乡村居民的聚居地,是他们居住、休憩、交往以及从事部分生产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景观以人文景观为主,主要由乡村聚落形态、乡村建筑形态以及乡村环境构成。然而,由于地域自然条件、历史演化过程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乡村聚落景观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乡村聚落的发展过程带有明显的自己性。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和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批乡村聚落面临改建更新的局面。按照以往的做法,每家每户根据经济条件自行改造更新,造成乡村建筑布局与景观混乱的新问题。乡村更新没能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乡村聚落的固有风貌,反而造成更多景观上的新问题。 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与设计一定要摆脱一家一户分散改造更新的模式,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办法。 <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
摘要:指出乡村景观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发展是自组织和他组织复合发展的过程,通过对乡村演进的自组织的研究,提高对乡村景观演进规律的认识,以便通过科学的规划来调整、引导乡村景观的演进过程和发展方向,使这一过程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乡村景观,人地关系,复杂性科学 1转型期乡村景观的复杂性语境 转型期乡村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在物质形态层面表现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乡村的非农用地迅速扩展,城市化已成为冲击乡土景观整体山水格局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主要原因。乡村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结构性矛盾大,土地利用不合理;村庄建设丧失了千百年形成的乡土个性,“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此外,这种人地关系的矛盾还表现在非物质形态层面,乡村城市化的冲击对乡村文化特质、社会群体关系等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孟表柱分享
合理开发乡村景观资源对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促进乡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乡村景观旅游开发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能发展乡村旅游,只有那些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乡村景观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主体,农业景观是其主要形式。游客通过参与诸如耕锄、种植、采撷、捕捞等农事活动,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劳动体验。观光农业、观光果园、观光花卉园等都是以生产性景观资源开发的乡村旅游类型。农耕文化,如南方的水稻梯田,云南的红河元阳地区、广西的龙胜地区都成功地开发了“梯田文化”旅游。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风水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村镇聚落的选址大多依山傍水,追求一种理想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就是生态环境。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是传统聚落和建筑选址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这样形成的聚
现代景观规划的空间组织
景观规划是在自然及人工工程环境条件下,运用多种景观要素进行造景组景。“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明]计成《园治》),点出了景观规划的要旨。 1.空间的联系 (1) 空间的分隔 空间的断也可称为隔断,通过阻挡视线,以阻直行,另辟蹊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景”。 其二,空间隔而不断,可通过隔墙的窗洞、门组织“对景”,以增加景的层次与深度,也可以安排漏窗,虽阻断通行但视线得以延续,谓之“引景”,或可透过门洞,看到“对景”。 其三,空间的连续并不是一览无遗,有隔有围,围而有透,“径缘池转,廊引人随,相互辉映,相映成景”。 (2) 景点的安排 景点一般指园路、小径的起始点、交汇点,以及沿途具有一定功能和观赏作用的地点。城市广场、节点也都可看作是景点,只不过它是景点规模、观景范围、环境尺度相对扩大的地段。 景区与道路通过一系列的“节点”组织地段。不同景点在主次、有序、排列中确立了不同的特征,以其鲜明的景观形象使人的游赏过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