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旁绿地的景观规划思考
对街旁绿地的景观规划思考 1街旁绿地的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除了具有合理的功能之外,还应满足人的需求以及美学特性。通过精心选择和使用景观元素材料,同时坚持人性化建园,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体现生态设计原则,从而提高景观元素的美学品质。[2]在街旁绿地的设计中,可运用不同的景观要素,例如喷泉、雕塑、水景设施等,突出设计主题,为人的活动创造条件,丰富人们的视觉体验。 1•1设施 (1)休息设施:街旁绿地中的休息设施,更强调结合日常生活行为,具有休息、交流等功能。应设计多种形式的休息设施,主要的形式为座椅,可设计类型也很多,如便于交流的L形、凹凸型和适合独处的直线型离心型等。此外,辅助休息设施也有重要的景观特性,如可观景的踏步、矮墙、可坐的花池。在小群体喜欢聚集的地方设置适宜交流的棋牌桌,供聊天、打牌、下棋等活动需求,最好是可移动座椅。对于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的座椅,还可结合树荫、花架、亭廊等。设计尺寸应符合人体尺度,高度一般在40~50cm,
城市景观规划有那些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体现博爱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2.尊重自然、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古代人们利用风水学说在城址选择,房屋建造,使人与自然达成“天人合一”的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参考榜样。今天在钢筋混凝土大楼林立的都市中积极组织和引入自然景观要素,不仅对达成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
城市景观规划:美国红山公园
“这是伯明翰地区非常重要的设计项目,不用多加修饰,明显可以看出与城市的关联,是一个宏大的工程。” ——2012年美国景色美化设计师协会专业奖项陪审团 地点: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 设计:WRT 客户:红山园林休闲区委员会 项目概述: 红山公园所在地曾是一个矿场,位于城市边缘,沿山脊线分布,连接城市新旧区域。城市边的山脉体现了过去该地区种族和经济等方面的分割情况。红山公园则在山脉两边形成了独特的连接,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发展。 红山公园是当地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达1200公顷,连接了新旧伯明翰城市,可以算作是两个城市街区的分界点和桥梁等。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充分考虑了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园内的文化氛围塑造,公园将为把伯明翰建设成为伟大的复合型历史文化名城做
现代景观规划的空间组织
景观规划是在自然及人工工程环境条件下,运用多种景观要素进行造景组景。“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明]计成《园治》),点出了景观规划的要旨。 1.空间的联系 (1) 空间的分隔 空间的断也可称为隔断,通过阻挡视线,以阻直行,另辟蹊径,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景”。 其二,空间隔而不断,可通过隔墙的窗洞、门组织“对景”,以增加景的层次与深度,也可以安排漏窗,虽阻断通行但视线得以延续,谓之“引景”,或可透过门洞,看到“对景”。 其三,空间的连续并不是一览无遗,有隔有围,围而有透,“径缘池转,廊引人随,相互辉映,相映成景”。 (2) 景点的安排 景点一般指园路、小径的起始点、交汇点,以及沿途具有一定功能和观赏作用的地点。城市广场、节点也都可看作是景点,只不过它是景点规模、观景范围、环境尺度相对扩大的地段。 景区与道路通过一系列的“节点”组织地段。不同景点在主次、有序、排列中确立了不同的特征,以其鲜明的景观形象使人的游赏过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