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景观序列与季节变化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景观的主体。植物的景观受当地条件与气候的综合作用,在一年中有不同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因此,要求设计者必须对植物的物候期有一全面的了解,以便在设计中作出多样统一的安排。 从一般落叶树种的叶色来看,春季为黄绿色的,夏季为浓绿色的,而秋季多为黄色或红色的。而一些花灌木的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以北京地区为例,3月下旬迎春、连翘开始开花,4月初开始开花的有桃花、杏花、玉兰等等。以后直至6月中旬,开花植物逐渐减少,而紫薇、珍珠梅等正是开花之始。到9月下旬以后就少有开花的树木了,但这时树木的果实、叶色也是最好的观赏期。因此,在种植构图中要注意这种变化,要求做到既有春季的满园春色,夏季绿树成荫,又有秋季硕果累累,霜叶如火的景象。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是这样描写西湖风景的:“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柳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与之无穷也”。这正是对西湖的季相景观作出的评价。
浅谈软质景观对园林植物的作用
软质景观的主要材料园林植物是全球众多植物种类中的一小部分,它能在园林及建筑环境中起观赏、组景、分隔空间、庇荫、防止水土流失,美化地面的作用。主要分为园林树木及园林花卉和草坪等几类,其中有乔木类、灌木类、藤木类、露地花卉、温室花卉、冷季型草坪、暖季型草坪。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千余种,若将形态各异,花色繁多的植物应用好,则需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总结。 软质景观材料园林植物对硬质景观建筑的作用园林植物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甚至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的主题是由植物构成的,如杭州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因荷花而使该建筑更具意境,存世较多的有牡丹亭、梅轩,园林植物与园林建筑相得益彰,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恰当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常使生硬的建筑物变得柔和,映衬得建筑物更加艺术化,使建筑物这个凝固的音乐更动听。绿树掩映下的建筑物若隐若现,生气勃勃,使建筑这种人工品更好地融入自然。植物丰实的外形、弯曲的枝干,各种流畅的叶形与建筑物的直线形成对比,弱化直线的生硬。园林植物丰富的色彩往往可调和建筑物的色彩,浅色的建筑物与深色的植物可相互衬托又相互调和,从而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
园林植物景观与气候生态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园林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所谓“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等外力时,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一种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所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裁出条条绿丝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骈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描述了自然界的微风环境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气候季节的变化而生长、变化,从发叶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在《冬景》一诗所描述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种随自然气候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美的素质。
景观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及其相关的设计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遵循:第一、适地适树原则。把植物栽植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按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树种,从而使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植物种植的科学合理性。第二、遵循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原则。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首先应充分研究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要求,并围绕这些性质和要求开展设计。第三、植物材料合理运用。园林景观工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结合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及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好植物材料。第四、植物材料多样性原则。充分考虑植物季节变化特性,以保证四季观赏效果。同样在植物配置时,应科学的进行选择,分别从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综合选择,从平面构图、立体层次等多角度、多方面丰富预期景观效果。道路设计二、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的艺术手法1、加强对比和衬托艺术手法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的特征与形态,形成花形花色对比、姿态高低对比、叶形叶色对比,完美体现艺术构思、有效衬托植物景观。对于树从的配置与组合,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