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专业常用术语解释
水环境专业常用术语解释来源:水环境研究所A氨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 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氨盐的比例较高。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此外,在无氧环境中,水中存在的亚硝酸盐亦可受微生物作用,还原为氨;在有氧环境中,水中氨亦可转变为亚硝酸盐、硝酸盐。三种含氮化合物在水中出现的意义见下表。氨氮 亚硝酸盐 硝酸盐 意义+ - - 表示水新近被污染+ + - 表示新近污染,分解在进行+ + + 水以前被污染,已开始分解并仍有新污染- + + 水中污染物已分解,趋向自净+ - 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有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电极法和容量法。 B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 目前合成的表面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环境问题
东线工程规划区域由3个规划区、8个控制区、53个控制单元组成,以控制单元作为规划污染治理方案、进行水质输入响应分析的基础单元。 按南水北调输水线路、用水区域和相关水域的保护要求,东线工程划分为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含江苏泰州、河南安徽规划区。输水干线规划区为输水主干渠所在区域,由6个控制区组成,包括47个控制单元;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末端接用水区和西水东调起始区接用水区,由3个控制区组成,包括3个控制单元;河南安徽规划区为漳卫新河和洪泽湖水质的污染控制区,由2个控制区组成,包括3个控制单元。 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31项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与输水期对应的枯水期现状水质,共有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亚硝酸盐氮、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溶解氧7项指标存在超Ⅲ类标准的断面。重点区域水质评价结果如下: 1、山东南四湖18条入湖河流中,17条水质劣于Ⅴ类,高锰酸盐指数最高的达到182.8mg/l,超过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30倍,年受纳COD量12.2万吨。
引水冲污治理苏州的水环境
1、引水的主要技术问题 1.1引水水源及引水路线的确定 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以平缓的平原地形为主,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总趋势,其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荡密布。根据苏州地区的地形特点及水流特性,苏州市引水冲污的水源可为长江、太湖、京杭运河及阳澄湖。 长江最大洪峰流量为9.26×104m3/s,最小洪峰流量为0.462×104m3/s,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2.87×104m3/s.长江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自净能力强,长江江苏段水体水质基本在Ⅲ类以上。太湖流域面积达10000km2,湖面面积为2340km2,容量为50×108m3,多年来由于上游补给水不理想,加上沿湖城市污水排放失控以及周边农田使用化肥、农药造成近岸水域受到污染,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当然,若实施“引江济太”,则太湖水质可望有所改善。京杭运河的交通污染已不容忽视,再加上近年来运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河成了城市的泄污通道,京杭运河苏州段的水体水质基本为Ⅴ类。阳澄湖位于苏州市东北面,水质较好,但进出阳澄湖的大小河道无以计数、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