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建筑渗漏魔咒,从结构自防水做起
地下建筑工程处于地面以下,长期置于地下水的包围中,水慢慢向建筑内部渗透。而建筑的主体结构一般为混凝土,混凝土因其自身特性,有很多细微裂缝和毛细孔隙,使得水分不断内渗,长此以往,渗漏愈演愈烈。如何解决地下建筑渗漏问题呢?当然还是要回归建筑结构自防水本身! 结构自防水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体防水。结构自防水通过调整结构混凝土的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的方法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抗蚀性,满足地下建筑的抗渗要求,达到防水的目的。 地下工程建造复杂,尤其对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极高,其中防水抗渗性能,更是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地下室防水应以刚性结构自防水为主,柔性防水层为辅。该要求表明,强化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才是解决地下防水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而现在很多防水设计恰恰相反,以柔性外防水为主,施工方和商砼站忽视甚至放弃结构自防水。但是防水卷材在施工中底板与剪力墙的搭接面,一般很难做到全面搭接,当地下水水位高于垫层,水则直接没过搭接点,进入结构层,水分一旦进入防水卷材内部,横向、纵向串水不可
建筑防水之结构自防水体系
结构自防水是不依赖卷材等柔性材料只通过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来保证地下室建筑达到符合国家防水要求的建筑结构防水体系。我们熟知地下防水一般采用预铺卷材进行防水施工,通常采用4+4或4+3卷材,那么结构自防水体系中是没有卷材的,同时取消了卷材施工前的找平层及卷材施工完成后的保护层步骤。结构自防水体系中关键的核心在于地下建筑迎水部分混凝土(包含:底板及四周剪力墙)的混凝土自防水性,如何能让混凝土达到自身长久防水的能力呢?地下空间是处于长期浸水的环境中,所以地下混凝土一般是有抗渗要求的。但是常规的抗渗混凝土还是要依靠卷材防水,所以很多加在混凝土中起抗渗作用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效果都不显著,地下室的渗漏率还是很高
“建筑”和“结构”我该选择哪个
如题 我在一个超级迷你的设计公司工作 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由于是在太小 人员偶尔流动都会导致公司某些专业缺人于是就由我这个刚毕业的来左右摇摆解决结构——建筑——结构这段期间我得CAD 天正 PKPM等软件用的是比较熟练了 至少跟我们公司这些人比 要强很多 PS:我比较喜欢找捷径 也喜欢肤浅的研究点软件)当然跟“如梦无痕”这样的高手比还是很菜啦我是CAD相当熟练了 小工具 小技巧也比公司的其他人都熟练于此相对应的 我对建筑 或者结构理论知识又是知之甚少关于 建筑设计学结构出身的 又没怎么去过工地 对建筑构造什么的 还有什么建筑物理 采光保温的真的是不怎么知道也就只能跟着别人做小区的关于 结构设计上学的时候就不是什么好学生 但也不是捣蛋的学生 (都怪现在的学校太好毕业了)基础太 差 本来我得记性就不大好 本来就不会多少 又忘了不少 书本上的和实际工作上的又不能直接对接所以对结构设计一直是非常吃力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所谓的小震烈度即为多遇地震烈度(众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约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例如,当基本烈度为8度时,其众值烈度(多遇烈度)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为9度左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