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空间注记方法
通过GI S对以上多尺度 、 多元化的空间注记的分析结果 , 以及建筑高度 、 生态等其他因子进行综合叠加评价 , 发掘不同尺度城市空间的既有问题 ,有助于在后期的城市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 , 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 在城市大尺度层面 , 提炼出城市南望狼山的历史中轴特色空间以及依托河流的江海联 动特色空间 ; 优化观景点体系 , 预留观赏点 , 综合考虑天际线对景观轴线与标志物对景 , 对高层建筑统筹协调安排 , 塑造城市形象系统。 在中尺度的滨河空间层面 ,依托既有滨河景观及公共设施资源 ,弥合城市 公共空间体系 、 公共设施 、 公共活动体系 ; 将唐闸及其周边历史街 区 、 天生港等重新归人城市历史格局 中 , 并与步行网络系统整合 ; 增加停留空间 , 明确开放空间主题 , 重视文化内涵彰显 , 补充体育锻炼等驻留性的活动 , 营造需求 , 强化功能 , 以提高公众关注度和使用率 , 用充满魅力和舒适性的城
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bjzhdbdfzkyy.blog.ifeng.com/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