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堪舆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1.堪舆学介绍 堪舆学,即风水学,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自古以来,风水学界的著述,汗牛充栋,浩若烟海,门派也是百家争鸣,派别林立,但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派。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的结合,理气派注重时运生克的原理,虽各有所长,但上升到一定层次,其结果、效应却是一致的,
浅析风水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0引言 万物负阴抱阳。古人强调“阴阳相生”、“天人合一”,认为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即: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在诸多中国古代文献中,《易经》雄踞“六经之首”、“三玄之冠”,是世界上唯一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神秘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气象、天文、地理、军事、农业哲学等多门科学领域。 风水理论是由此而发展出是一门科学,它综合了哲学、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自然科学,它追求的是建筑的人文美与环境的自然美的高度和谐,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它是由《周易》学说衍生出的分支学科,它们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学说的理论体系。 正是《周易》和风水的影响,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还朴归真”的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然而,自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并在国内形成了一股文化主流,人们过于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却忽略了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我们可以隐约的看到现代国内的许多园艺作品已“西化”,更甚者,有盲目模仿、生搬硬套之败笔。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一种产业,它所应体现的不仅
小区应有怎样的园林设计?
在许多新建的社区中,园林艺术已成为社区“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卖点。的确,园林是形成一种人与所生存的土地的关系,建筑拉远了二者的关系,园林拉近了二者的关系,让人参与到自然中来,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从人的角度出发,用自然的植物和树木分隔空间,密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文主义的关怀,这也代表了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以风格纯正的法式花园洋房而闻名的枫丹丽舍,在二期内部认购火爆开始的当天,发展商与中法园林设计专家围绕着枫丹丽舍的园林展开了精彩讨论。 园林设计既要分散又要集中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朱建宁认为,目前在北京的社区中,园林设计方式通常采用三种:一种是组团绿地,一种是集中绿地,还有一种就是采用上述两种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绿地虽然容易表现丰富,但在户内可享受到的只有少数人;组团绿地,虽可以每家分享,但是内容上比较分散,不容易表现文化内涵。而第三种设计相对要好。楼前楼后有小景,中心花园有大景,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比如,枫丹丽舍有一个中心花园,可以表现得很丰富。枫丹丽舍的中心花园与住宅的距离恰恰就在这个范围内,而且在通往中
园林设计中亭的设计和形式
明《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 亭的位置选择: 位置选择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遮荫避雨,有良好的观赏条件,即是由内向外好看,因此要设在能观赏风景的地方;二是园亭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所以亭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自身应具有观赏作用,即由外向内也好看。园亭要建在风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