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处理技术
标签: 表面活性剂 去除率 废水 假单胞菌属 氧化法 杂谈 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既要去除废水中的大量表面活性剂, 同时也要考虑降低废水的COD 和 BOD 等。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废水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国内外对于表面活性剂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技术:1 泡沫分离法泡沫法是发展比较早、并己经有了初步应用的一种物理方法,是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中通入空气而产生大量气泡,使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气泡表面而形成泡沫,泡沫上浮升至水面富集形成泡沫层,除去泡沫层即可使废水得到净化。研究表明,用微孔管布气,气水比6 ∶1~9 ∶1 ,停留时间 30~40 min ,泡沫层厚度0. 3~0. 4 m ,此时泡沫分离对废水中LAS 的去除率可达90 %以上。宋沁 表明当进水LAS 低于70 mg ·L - 1 时,经处理后的出水LAS < 5 mg ·L - 1 ,LAS 平均去除率> 90 %。韦帮森采用泡沫分离技术在10 d 连续运行中,进水COD 平均浓度783. 14 mg ·L - 1 ,出水COD 平均浓度为49. 02 mg ·L -
铁碳微电解处理染料废水、表面活性剂废水
考察了不同微电解方式对含高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废水的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铁炭填料分别为 F3(铁屑,规格 3 mm×10 mm)、C3(活性炭,规格 D 2 mm×3 mm),进水 pH 为 3.5,停留时间为 30 min 的相同条件下,当 m(F3)∶m(C3)=2∶1 时 ,二 元 微 电 解 法 对 废 水 AS 及 COD 的 平 均 去 除 率 分 别 为 51.32%、48.9%;当 m(F3) ∶m(Cu) ∶m(C3)=60∶60∶40 时,三元微电解法对废水 AS 及 COD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54.14%、49.0%。 从处理效果和实际工程应用综合考虑,选用二元微电解法预处理该废水。
粉末活性炭用于废水处理的优点
活性炭用于废水处理的主要优点在于处理程度高,出水水质比较稳定,成本低。水处理应用粒状活性炭时,必须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油脂,减少悬浮固体,使悬浮物含量少于50毫克/升,以免堵塞炭层、增加水头损失,并避免频繁地进行反冲洗。 粉末活性炭处理法又称生物-物理处理法、 投料曝气法和加粉末炭曝气法。它是在的基础上将粉末活性炭投入曝气池,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废水处理设备,又提高了处理效果。用这种方法去除污染物,一般认为是吸附和微生物氧化分解的协同作用。活性炭的大量微孔吸附了有机物和废水中的氧气,为微生物群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高浓度的营养源,而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和辅酶又被吸附和富集在活性炭的微孔中,加之炭上微生物和有机物接触时间较长,使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也有可能经生物氧化而分解。粉末活性炭处理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①剧烈混和,使炭迅速分散到污水中;②接触吸附和氧化,使炭悬浮在污水中进行混悬吸附和氧化;③液-固分离,将炭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进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