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abbs上看到的帖子,这是被设为精华的帖子,帖子的学术性与可读性很强。虽然这是别的论坛上的东西,但确实是好东西,愚认为好东西是不分坛界的,所以拿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也希望咱们论坛上也能出此好帖,绝对是要重奖的!
这是我在abbs上看到的帖子,这是被设为精华的帖子,帖子的学术性与可读性很强。虽然这是别的论坛上的东西,但确实是好东西,愚认为好东西是不分坛界的,所以拿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也希望咱们论坛上也能出此好帖,绝对是要重奖的!
32楼
■生命如睡莲开合
当中国大地上一朵朵的荷花谢了,莲子成熟,水泽乾了,莲藕可掘,人们得享莲花带来的可口。不产莲花(荷花)的埃及,在泛滥的尼罗河畔开启文明,睡莲一朵朵漂浮于河畔与大河网系下的湖沼。在今天植物学者眼中,台湾自非洲进口的睡莲,仍是与落地生根一样“好生好长”的植物。
以睡莲为国花的埃反,视睡莲的开合,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统治尼罗河上下游的古埃及帝国,期望生命的不朽,将肉身制成木乃伊,幻想生命可以“如睡莲的开合”,因此睡莲常被用在葬礼,祈祝死者只是如睡莲暂时闭合,仍有复活希望。
西元前一千三百六十一年完成的埃及但克哈门王陵墓,在一九二二年被挖掘出土,这个埃及少数未被破坏的古墓葬,彷佛睡莲王国:莲形的神殿柱头;死者航行于幽冥大海的模型船,摇桨亦是支半开的睡莲;墙壁上,做埃及艳后般打扮的美丽女子,手执含包半放的睡莲,回头往坐其后方的女伴鼻上递送过去,被视为线条僵硬严谨的埃及雕刻,因为这样的动作,彷佛传出了柔软的睡莲香味。特别的是,大部份睡莲造型都含羞半开,是在特意强调睡莲开合的能力?
由水中深处冒升至水面的睡莲,像造物主潜藏的生命力,暗示著创造的本源,不仅许多神话与莲花有关;崇拜太阳的埃及王国,也出现太阳神以童子之姿坐莲花之上的图案。
■谁影响谁?
让人好奇的是,有人认为莲花座的产生,与荷花有平面的莲蓬、方便盘坐有关。只是从生物学上看来,埃及不产有莲荷的蓬花,因此,是原本不产荷花的埃及受到印度影响,才出现莲座?或是埃及睡莲创生的想法传进睡莲、荷花俱生的印度,丰富了人们想像,印度神只才开始盘坐荷花之上?甚或三千年前的埃及其实是有荷花的?
甚至今人认为佛教受到它之前的宗教影响,又有没有可能是佛教建立后,回过头去影响印度教、婆罗门教?为了凸显与佛教的关系,婆罗门教就有释迦牟尼佛是其主要神九次化生的说法。
根据佛经描述的莲花,有白有青有赤有黄,不同颜色有不同意义,如白色代表“深”;青色是“善”;赤色是“觉”。亚洲只有一种开白色系的莲花,从事佛教艺术研究者认为,佛经中提到的莲花,是许多不同品种。如“众生于七宝莲花中自然化生”里的七宝莲花,是由两种荷花、五种睡莲组成。
根据佛书描述,如常被比喻为清明目光的青莲花,就被推断为花瓣形状比荷细长的睡莲。但佛经中的黄色荷花,会是只产在北美洲的黄色荷花?那又是如何到了印度,成为天上莲花的一员?
荷花为避免被小虫啃食,茎上长满小刺,佛典为与睡莲分别,还称荷花为“有棘的莲”。譬如“睡莲、有棘的莲,在水中、在泥中、正如在欲海里。”
今天佛教信徒以“莲友”相称、交谈时“口吐莲花”……,信仰生中提到莲花,其实已经是睡莲、荷花不分。对信徒,是睡莲、是荷花,并无大碍,因为这些“天上莲花,能随缘,视需要开花,让众心喜悦,说它们是假却又是真,其实都在一心,所以称之为妙莲华,”翻译自佛经上的记载。
■色虽鲜好,出处不净
荷花:皎洁;信用;佛;君子。历史博物馆副长黄永川的《中国插花艺术》书上简洁的写著。
佛教进入中土后,原本喂养众生的荷花渐渐确立洁净的象徵。在魏晋出现许多《芙蓉赋》,所谓“浴灵沼之清漱,结根柢于重壤。”士大夫的莲花超逸脱俗,洁身自处,虽与当时社会人心因有清明社会相关,正好也与佛教“不著世间如莲花”思想契合。
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至今仍影响著中国人,文中莲花出污泥而染喻君子,民国文人钱锺书就认为作者的“灵感”得自佛家说法。佛教探求解脱人生苦难,人生是苦海、是火宅,成佛,是最高理想,莲花出污泥而生鲜美花叶,正如佛教解脱过程。《中阿含经》里,释迦也说“以此人心不生恶欲恶见而往。犹如青莲华红赤白莲花。水生木长出水上不著水。”
中国文人认为莲花是身心俱洁的清凉世界,根据《剑南诗稿》记载,宋朝诗人陆游七十八岁那年,曾梦一故人对他说:我为莲华博士,专管镜湖。如今我要离开了,你能代我掌管月光风露,维护莲花吗?每月你将得到千壶酒作报偿,陆游从此不曾忘怀莲花博士的美梦。几年后陆游病重,又做起莲花梦,梦中,果真行走在万顷荷花中。陆的故事可以说是佛、儒、道的结合吧。
■污泥是“福田”
相对于文人的出污泥不染,佛教莲花出污泥的意义更广。
大乘佛教,强调在世间寻求解脱,在五浊世界行菩萨道,菩萨以众生为福田,污泥就是福田,所谓即此即彼、即恶即善、即染即净、不离两边,因此大乘佛教体悟到“高原陆地,不生此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花与根其实融合为一,无染与净之别。
在内修、静定、沉思的修行之外,污泥其实也是锻练,是非理性的忍辱、牺牲,如经地狱炼火,才能完成宗教性的崇高与升华,迸发出生命最惨烈而华丽的光焰。不经火焰,如何化为红莲?
中国莲花再生的故事也在《封神演义》里活生生上演。李哪吒触犯天条国法,罪及自身
回复
33楼
■白莲下凡,万民翻身?
禅宗在中国开花结果,荷花重要性不减,但佛教生活题材不再华丽,莲花图案化色彩也减低。
宋朝之后,民间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力更让莲花的宗教意味转向民俗意味。工艺品里肥胖婴儿手持莲叶或莲花手舞足蹈,是在祝福人连生贵子。莲叶下护藏著金鱼,要人连年有余。民间流布的莲花图案,也难以断定与信仰毫无瓜葛。比如唐代佛教神只里有所谓“化生儿”,手持莲花嘻耍,每年七月七日乞巧节,市井小童跟著模仿。他与连生贵子有无关系?也让研究佛教艺术的学者产生兴趣。就连“中国的插花也是源自北朝佛教『供养花』的义式,”黄永川在插花艺术书上写道。
到今天,中国人即使不懂《妙法莲华经》等禅理,却都知道盂兰日要点莲花灯;送子娘娘也让金童玉女坐著莲花投胎人间。一小方莲座可以消业障、超渡、助人修行,也就不难想像。明朝以来的白莲教也以莲花为其教派名称而高喊:“白莲下凡,万民翻身”呢!
只是,佛家是为帮助修行而出现各式莲花图案,以之代表佛号、或在仪式中使用,若因此执著于佛号,反而失却修行本意。“佛典从未叫人抢著订购莲座!”一位师父说,净土教派认为人人只要念“阿弥陀佛”,都可以进入净土。
■香色俱妄保清净
真要计较起来,植物学者还会说佛家对莲花的解释,有许多已背离真正莲的生命形态。莲花开时,胚珠,即莲蓬,形态虽约略初具,其实尚未发育成果实,这朵虫媒花还须媒人帮助受粉,才得以成熟莲子,因此说它华实齐生,不尽然正确。研究水生植物的杨远波表示,莲蓬平台状的特殊造型,是要方便虫儿站、接触花粉,当然不是为了刺激人们想像安坐其上的。
至于睡莲、荷花的闭合,含羞草不也有相同的“功能”?研究睡莲的台大园艺所研究生陈沁源说,植物的开合,是因为身上运作顺利的水份,受到外界天候、乾湿度、甚至人的碰触等干扰后的反应。
虽然少了对植物精确的认知,可能让人想像更丰富,但《金刚经》要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勿在妄念、现象上产生我执、牢牢不放。
放下莲座,正如只有舍舟才可能登岸吧!
回复
34楼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回复
35楼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苧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
回复
36楼
菊花历史
菊花生在文明古老的华夏,据文献记载已历三千余年。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上,菊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远在西周时代,《礼记》一书记述:"鸿雁来……,鞠(菊)有黄华"。即以菊花的生态现象,反映气候变化的规律。其后,《礼记》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是以菊花在最后一个月齐放来指示月令。战国时的诗人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歌颂菊秉性高洁,不同凡响,是菊花和民族文化结缘之始。 菊花至秦汉时代,已开始作饮食菜用,据古书所云,秦代咸阳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菊花交易市场。汉代《神农本草经》则改进了"菊服之轻身耐老"的药用功能。《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称这种酒为"长寿酒",人们饮用并流为习俗。
晋唐时代,菊花渐从饮食药用向田园栽培过渡,半饮食而半观赏。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证明菊花在晋代已经栽培。南北朝时,每年夏至人们常把菊花和小麦研成灰,用来防治蠹虫。南朝梁简文帝《采菊篇》:"相互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的诗句,道出当时菊花已更多方面的为人们生活所用。菊花进入唐代,种植者日趋普遍,田园、庭院已到处可见,咏菊诗文大量出现。唐太宗有"细叶抽轻翠,园花簇金黄",李太白有"时过菊潭上,摘此黄金花"之句。白居易诗:"满秋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和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治治黄"。说明菊花在唐代色彩日渐丰富,观赏价值日益提高。
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甲申)我国第一部菊谱,也是世界第一部艺菊专著,刘蒙泉《刘氏菊谱》问世。该书依菊花的颜色分类。以黄为正,其次为白,再次为紫,而后为红,对后人影响很深。全书共记载菊花35个品种,另附闻而未见的4个品种,以及两个野生种。形色之外,兼载产地。此后,相继出现了不少菊谱、菊志、菊名篇等艺菊专著,至今仍有六、七部宋代菊谱存世。其中公元 1242年史铸的《百菊集》汇辑了各家专谱加上他自撰的新谱和许多书上所载的有关菊花故事。书中有"绿芙蓉,墨菊其色如墨"的描述,说明绿菊、墨菊已育出问世。
至明代菊花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品种也进一步发展,同时有很多学术价值高的专著问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他论述药用品种菊花的秉性认定:"菊备受气,他经霜露,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秉中和。"现代中医用于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疗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 清代菊花以北京为中心,从宫廷府第至城乡民间,养菊、赏菊在京城蔚然成风。由于宫廷提倡,各地纷纷向宫廷奉献名菊,现存的清代艺菊专著,也不下20部。近代菊花发展盛空前,特别是菊花栽培的理论和技艺术方面,已把数千年来的传统技术,结合现代植物学生长发育的理论,发展成一套现代栽培的理论和技术的完整体系。近年来大力选育新品种,目前已有三千多个品种,珍品倍出,艺菊造型花样亦不断翻新。每岁金秋全国各地举办大规模菊花展览,赏菊、艺菊、吟菊、饮菊、吃菊点等观众人数不计其数。
菊花约十二世纪传入日本,深得日本皇家和民间赞赏。十七世纪后传入欧洲,后经英国,传入美洲。由于中外园艺工作者的辛勤选育,菊花已发展成世界上品种最多、造型最丰富的名花。
摘自《中国菊花图谱》
回复
37楼
菊花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菊花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茎草质,生长到末期 稍呈木质化。每年花开后,地上部分枯萎,留下宿根越冬,翌春 萌发新枝。菊花的根系发达,须根众多,生长正常时根呈嫩白 色。茎直立或半蔓性,表面具短柔毛,易生分枝,在自然生长情 况下可高达80至150厘米。单叶互生,有叶柄,叶片浅裂或深 裂,叶缘有锯齿。叶型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葵叶,蓬叶、圆叶 和反转叶。花为顶生的头状花序,平时被看作是一朵花的,实 际上是一个头状花序,它由几十朵小花组成,密集在一个扁圆 形的花托上。被人们叫作一片“花瓣”的,才真正是一朵花。排 列在花序外围的是舌状的单性花,中心部分的是简状的两性花。
菊花的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我国各地 均有栽培,微酸、微碱性土壤都能生长。小菊的耐寒力比大菊· 强,花经几次严霜而不凋谢。温度在10℃以上隐芽可以萌发, 20至25℃的温度最适宜生长。菊花耐干旱,伯积水,喜疏松肥 沃含腐植质多的沙质土壤、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在春夏长日照的季节里,只能进行营 养生长。立秋以后,随着天气的转凉,日照时间的缩短,才能开 始花芽分化,孕育花蕾,冒霜开出艳丽的花朵。
菊花的用途
提起菊花的用途,也许人们不禁要问:这有什么值得一 提?菊花品种繁多,色彩艳丽,姿态多变,在百卉凋零的深秋冒 霜开放,它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这些世人皆知。这诚然不错, 但菊花除此以外更多的用途,往往被人忽视。
菊花最早的用途是记节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 秋,十二纪》和《礼记·月令篇》均记载有:“季秋之月,菊有黄 华”。这就是说,菊花开放的时候,是秋末9月。菊花又名“节 花”,“九华”。“节花”的意思是表示节气的花,“九华”是表示菊 花在九月开花。宋《全芳备祖》记载:“菊有黄华,北方用以准节 令,大略黄花开时节候不差。江南地暖,百卉造作无时,而菊犹 不然,……必待霜降草木黄落而花始开。”这就明确提出用菊 花记节令“节候不差”。至今人们还有“霜打菊花开”的说法。
菊花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群芳谱》总结它的疗效有: “明日,治头风,安肠胃,去白翳,除胸中烦热,四肢游气,久服 轻身延年。”至于菊花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延年益寿的记载,自 古就有很多。《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香美。其 上有大菊落水,从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二十家仰饮此水,上 寿百二三十,中寿百余岁,七十八十则谓之夭。《荆川记》载有 “郦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悉芳菊,被崖水甚甘馨,胡广久患风 嬴,常汲水饮后,疾遂廖,年及百岁。”解放后出版的《中国药用 植物图鉴》对菊花的药用疗效、药用成分也有详细的记载:菊花“为清凉性发散风热药,功能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主 治头痛眩晕、血压亢进,神经性头痛等。”这说明,菊花从古至 今都在作为药用,对治病,强身,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
另外,菊花还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作菜食 用,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宋《全芳备祖》对这方 面的记述就非常详尽和深刻,菊花“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 以药,囊可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 日无此花也。”
回复
38楼
菊 名 小 议
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而名为花之魂魄,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 “月涌江流”;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黄莺出谷”、“泥金狮子”、 “沉香托桂”;绿色菊有:“绿阳春”、“绿柳垂荫”、“春水绿波”;白 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加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绿衣红裳”等等。或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如红 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个菊名之 后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或以花瓣来辨其形:“惊风芙蓉”、“飞龙舞 爪”、“松林挂雪”、“香罗带”、“老翁发”、“金铃歌”等等。还有以 花的造型来命名的:“柔情万缕”、“长风万里”、“金线垂珠”、“墨荷”、 “十丈珠帘”、“一坯雪”、“彩云爪”等,一语道破花的万种风情。也有 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如“出师表” 、“龙城飞将”、“龙图阁”、 “木兰换装”、“嫦娥奔月”、“白西厢”、“湘妃鼓瑟”等等,每一个名 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故事,启发人们的想象。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 综合而成“韵”而命名的,如“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极似微醉之人,飘 洒而无羁;又如“醉舞杨妃”,取其色粉红,瓣肥厚,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 贵妃带醉曼舞。仅从名字看来,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领悟其美了。
回复
39楼
几种名菊简介
(一)绿牡丹
“绿牡丹”,枝条绿色粗壮,叶形不规则深裂。花,绿色、平 瓣,多轮不露心,属芍药花型。花开时,外部花瓣浅绿,中部花 瓣翠绿向上卷曲。心瓣浓绿正抱,整个花冠严谨、呈扁球状。初 开时,花色碧绿如玉,晶莹欲滴;日晒后绿中透黄,光彩夺目。 是著名的菊花品种,菊花家族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名取“绿牡丹”,花是芍药型,让人们赏菊忆名,可以回想牡丹、芍药的娇艳容姿。牡丹、芍药自古称为花王、花相,有花 中二绝的美誉。
二)绿云
“绿云”,枝条绿色,叶中等偏大,深裂,为生长中庸的中花期品种。
花色老绿,中细管瓣,花属舞环型。外部花瓣直伸,开敞后 稍下垂,瓣端有勾环卷曲。似朵朵彩云’,花色变淡,绿中透白。 内部花瓣正抱,花色浓绿晶莹,不露花心。整个花形丰满大轮, 漫舞潇洒、优美动人。命名“绿云:可使人们联想绿波仙子飘游 太空的美好情景。“绿云”实不愧为深受人们欢迎的一类名菊品种。
(三)墨荷
“墨荷”,枝条墨紫色粗壮不整齐,叶片深裂,叶脉明显突起,是长势中庸的中花期名种。
“墨荷”,花色墨紫,平瓣内曲,属荷花型。初开时,花色紫 红,多轮花瓣内抱,不露花心。日晒开敞后,花色紫中透墨,黄 色花心外露。加以绿叶衬托,犹如墨色荷花亭亭站立墨池;故 名“墨荷”。
“墨荷”不仅以其色姿奇特倍受人们欢迎,而且以它固有 的特性,难以大量繁殖又较为奇缺,不可多得,所以多年来— 直是人们爱慕的名贵品种。
(四)风凰振羽
“凤凰振羽”,枝条灰绿较粗壮,叶长形,先端圆纯、浅裂, 叶基主脉明显。
花属舞环型,中细管瓣。外部花瓣棕红色,基部黄色。花 开向四周伸展,瓣向上卷曲,形如凤凰展翅。近中部花瓣向内抱卷,以似凤凰朗朗起舞。中外花瓣,花色红黄相映,光彩夺 目,整个花形优美动人。使人闻其名,赏其花,便会联想到凤凰 展翅的妙容美姿。
(五)帅旗
“帅旗”,枝条灰绿,老枝灰紫,叶狭长,株型中等,生长势弱。
花在品种分类上,属典型的平瓣类平带型。边花舌状,花 为宽平瓣一至二轮。内轮花瓣稍短,外轮花瓣直伸或飘逸。瓣 面紫红色,瓣背赭黄色。中心筒状花黄绿色突出外露,格外醒 目。整个花体色泽明快、花姿雄劲、美观奇特,加之难以养植, 数量奇缺,所以一直倍受人们的赞扬和爱慕。
(六)西湖柳月
“西湖柳月”,枝条粗壮绿色,叶大,长圆,先端纯,是长势 强壮的中花期品种。
花在品种分类上属匙球型。花色浅黄,鲜艳纯正。花瓣为 大匙粗管瓣,外部花瓣扭转稍下垂;中部花瓣旋转开放5内部 花瓣正抱,微露花心。整个花体丰满大轮,花色明快如皓月临水。通过“西湖柳月”菊名的提示,使赏菊者可更好地联想到: 宁净的湖水、丝丝岸柳和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色。花开后,花冠偏垂似葵花向阳,又与众菊不同,深受赏菊者的欢迎。
回复
40楼
花的传说——百合
百合是公认的吉祥物 西方人以百合为圣洁象征,是祥瑞之物。公元约1000年前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寺庙柱顶上,就以百合花作装饰。
在德国有一个关于百合的古老传说,几乎世界各国人民都知道。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姑娘,陪伴着母亲住在哈尔兹山区。有一天,劳莫保大公爵乘马车路过此地。看见了爱丽丝,竟以为是仙女下凡,立即邀请她一起回城,他以为自己是大公爵,权大势大,可以蛮不讲理。岂料爱丽丝竟执意不肯。大公爵那肯罢休,拉着姑娘不放。姑娘惨叫,呼天保佑,忽然一阵神风,姑娘不见了。却从姑娘站的地里,耸起一株百合花,放出阵阵清香。这就是外国传说的百合花的来历。百合花代表纯洁、尊敬,尤其是白色的百合,最受推崇。
在希腊古神话中,对百合的来历,有另一传说:神主宙斯有个儿子名叫大力神海格立斯。他曾创立过12项英雄业绩。海格立斯听说吃了女神朱诺的乳汁,就能长生不死。然而朱诺的乳汁得到手,谈何容易!宙斯用了一番心思,召请诸神欢饮,席中有意为朱诺安排了大量的奈克塔(神饮的酒),朱诺果然喝得酪酊大醉。宙斯便叫儿子海格立斯扑到朱诺身上吸吮乳汁。海格立斯越吃越有劲,满咀乳汁来不及咽下去,流到地上,凡有乳汁的地方,便立即长出雪白芳香的花来,人们都叫它百合花。
那里的社会风尚,女子穿白色衣裳,手里拿一枚百合花,即表示高尚与贞沽。在中世纪的许多圣母画象中,百合花都画成既没有雄蕊,又没有雌蕊,意味着没有任何性的邪念。
回复
41楼
在当前景观设计西风盛行的年代,中国的植物文化在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难以得到体现了,往往有一种错觉,中国的植物文化只能和古典园林相结合才行,我们必须考虑一下如何使中国传统的植物文化得到发扬才是啊。
感觉这正是现在国内设计的瓶颈之处,每每想做出有特色的东西来,国内的好东西总是很古老,不合时代;国外的新却又往往不合国情,所以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以旧换新也好、洋为中用也好,希望可以通过交流、打开思路,找寻出植物文化新的创作源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