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要回归其本质,即回到哲学原点。 我们强调回到原点不是说只能墨守成规,而是因为乱象纷呈,所以需要追本溯源,需要拨乱反正,需要深刻反思。 任何理论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推陈出新,BIM其原始概念也在嬗变。 有一种人是BIM原教旨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敢越雷池一步,老是纠结正统的BIM标准和定义。 但是,同时也出现一些乱象,一些人在脱离BIM最本质的内核而奢谈BIM,有些人脱离实际空谈BIM理论,更有甚者,一些人为谋利而对把BIM庸俗化,或以假BIM冒充BIM,怎个乱字了得。
我们强调回到原点不是说只能墨守成规,而是因为乱象纷呈,所以需要追本溯源,需要拨乱反正,需要深刻反思。
任何理论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推陈出新,BIM其原始概念也在嬗变。
有一种人是BIM原教旨主义和教条主义,不敢越雷池一步,老是纠结正统的BIM标准和定义。
但是,同时也出现一些乱象,一些人在脱离BIM最本质的内核而奢谈BIM,有些人脱离实际空谈BIM理论,更有甚者,一些人为谋利而对把BIM庸俗化,或以假BIM冒充BIM,怎个乱字了得。
浮躁与急功近利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作为研究者应该从事BIM基础理论研究,寻求行业解决方案;软企应该根据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开发出相应的BIM软件;BIM应用者应该热情拥抱BIM,加快BIM应用步伐。我们无法左右顶层设计,但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行业深层次痼疾,而不是只顾忽悠。
不管是BIM还是别的什么概念,归根结蒂是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满足工程的需求。
欧特克是炒作BIM概念的始作俑者,Revit的战略就是先把BIM神话,然后说Revit才可以来完成这个神话。如果 BIM不被神话的话,有很多的替代品。Revit的计量和信息携带像盲肠,模型数据量恐怖,Revit只被推广人员及刚出校门的人们看好,真正的工程技术人员会反感,有些是被动的接受。我没有任何贬低欧特克之意,欧特克是伟大的公司,特别是在CAD技术方面的杰出表现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但是,欧特克在BIM上乏善可陈,缺乏成熟的技术,却过度宣传。
如Revit的sat到Inventer中出加工图技术不过就是3D应用,其加工图最终却全是人工画的,却把这些吹嘘和包装成BIM。其实与BIM最本质的东西相去甚远。
当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BIM,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莱特。什么是BIM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BIM,什么样的BIM真正有价值,而不是整天忽悠包装炒作。
还是要回归本真,绕了一圈,脱离“I”和“M”,任何空谈BIM毫无意义。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化模型,其中I(Information)是核心,M(Modeling)是载体。
严格来说,三维设计、三维算量都不能算真正的BIM。不是把原有的三维算量软件包装成BIM,就是BIM了。算量模型内是有信息,但这个信息与以前有区别吗?提供什么新东西了没有?信息交互方式有没有改变?如果算量软件也叫BIM,那么不是现在才有BIM,应该10年前就是BIM了,因为10年前就有三维算量模型了。算量软件的算量功能一直存在的,不因有了BIM概念而增加,也不因没有BIM概念而减少。三维算量不是BIM,虽然BIM体系中要用到三维算量。把三维算量当作BIM才是包装过度。
三维只是一种表现手法,BIM的核心是信息,除全信息量外还包括信息的输入、获取、更新、交换和共享的新型方式,其次才是模型。BIM是一种方法,一种理念,一种平台,一种模式,是过程,模型只是载体,BIM的内涵和外延要广得多。同时BIM作为项目公共信息平台,打通整个产业链,数据兼容并蓄。
一种理论是否有价值和生命力,只有用实践来检验,而不是靠某些人认定和认可。我们没有必要神化BIM。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实践,任何理论都来自实践,也都面向应用。我从来都认为BIM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但一直都反对把三维算量模型当作BIM。目前号称BIM大都是假BIM,其内核与BIM毫不沾边。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和个人号称自己是BIM?完全是因为利益使然,就是皇帝的新衣,终究会打回原形。如果没有BIM概念的炒作,或许现在国内的算量软件更强大一些,国为有BIM,算量软件几乎是停滞不前了,如鸡肋丢之可惜食之无味。
软件厂家做好算量软件,把工程量计算问题解决了,是对BIM的最大贡献,不必好高骛远,现在搞BIM都很失败。笔者认为算量软件属于基础性应用,使用人群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然而,现在算量软件但仍有许多问题没得到根本性解决,如稳定性、速度、准确性和兼容性问题,还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用户最期待的是高性能软件工具。
有人不屑于谈算量软件,认为太低端了,太落伍了,于是放弃对算量软件的研发与投入。还有些软企认为在软件研发上投入越多就亏得越多,似乎是准备让软件自生自灭。
如果算量软件不成熟,即使给你封个BIM称号,有意义吗?所以,好像必须要包装成BIM系统,显得高大上,然后可以卖个大价钱才过瘾。但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用户是有发言权的。
努力耕耘好自己的田才是正道,别老盯着别人的地。术业有专攻,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其实专注把软件做好,也能获得丰厚回报。但现在有些软企不是这样想的,卖剑的想当剑客,卖炊具的想做厨师,这完全是一种战略错误,最后,剑客厨师也没当成,软件也没做好,用户怨声载道。为了眼前的诱惑而把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
写于2011-12-22上海
后记:
BIM喧嚣了几年,现在终于沉寂了。关培先生是国内最先介绍BIM学者,从2009年9月4日开始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第一篇文章《奸险上叫“BIM”究竟是什么东西》以来,截止今日,其新浪博客共发表BIM文章325篇,然后今年总共写了5篇BIM文章,显得如此的冷清和落寞。BIM的现状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许多概念都没落地,热闹之后是一地鸡毛,今日之结局早已被我不幸而言中,以后BIM之路怎么走?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
来源:微空 茅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