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装配式住宅”与“住区再生”浅析
buding1970
buding1970 Lv.7
2017年07月13日 17:01:56
只看楼主

1 关于“装配式住宅”   1.1 概念及相关认知   装配式住宅,俗称“拼装房”。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拼装房”的不同,只是部分零件进行了预制,到施工现场也要和传统建筑一样浇筑,并不是想象中的“搭积木”。因此房屋建成后从外观根本看不出区别。但它作为工业化的产物与传统住宅又有着许多方面的不同。

1 关于“装配式住宅”
   1.1 概念及相关认知
  装配式住宅,俗称“拼装房”。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拼装房”的不同,只是部分零件进行了预制,到施工现场也要和传统建筑一样浇筑,并不是想象中的“搭积木”。因此房屋建成后从外观根本看不出区别。但它作为工业化的产物与传统住宅又有着许多方面的不同。

   1.2 国外装配式住宅发展
  1.2.1 “二战”促进的发展
  二战给欧美许多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为了修复二战创伤,欧美各国开始大量建设住房以解决房荒问题,并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住宅,从而形成了一批完整的、标准的、系列化的住宅体系。60年代,住宅建筑工业化的高潮遍及欧洲,并发展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


1.2.2 高潮过后的发展回视
  经过30年左右的建设发展,欧美国家早已解决了居住问题,但当时建造的装配式工业化住宅无论从物理性能还是功能上都开始老化,于是新一轮住宅再生的相关措施及政策开始提上日程,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或法规。


  1.2.3 发展总结
  欧美的住宅工业化发展,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①形成初期。20世纪50~60年代,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②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重点是提高住宅的质量和性能;③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后,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1.3 中国的装配式住宅的发展
  1.3.1 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历程,则分如下阶段:①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提出并推行以建筑施工为主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而推行的建筑工业化,主要是指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现场施工装配的建筑;②1992~1994年,这期间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将人居环境列为重要的内容,开始了住宅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准备工作;③1995~1998年, “国家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全面实施,构建了中国住宅产业的总体框架;④1998年至今,我国住宅建设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及消费热点,住宅产业现代化已从施工领域,科技领域登上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的舞台。


  1.3.2 现状实践尚处于试验初期,但有望推广
  据相关数据,中国现今的城市化率约为46%,即城市化中期还尚未达到,中国市场对住宅建设的需求量还属巨大。


  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各地开发商都开始探索住宅工业化发展途径。有些城市政府将工业化住宅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并受到欢迎和认可。


  1.3.3 理论稍显薄弱,重视于近几年
  将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工业化住宅”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分别得到15和85的研究篇章,文章的数量反应了中国在“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研究领域的薄弱,同时也从侧面反应了实践的薄弱。而从时间上看,对工业化住宅较为全面的认识从2006年开始,集中于近几年。


  1.3.4 由汶川地震助推的“预制装配式住宅”
  汶川地震留下了大量灾民,承接灾民的安置,政府需要在短时间内建设大量的过渡安置房。装配式住宅以其“极短工期”的优点在汶川灾民安置房中脱颖而出且被大量应用。


  伴随着全国人民对汶川灾民的关注,装配式住宅也大量进入全国人民、住宅行业有关人士的视角并得到些许关注。


   1.4 对中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几点认识
  1)住宅产业化潜力巨大,但产业链还需不断发展 。
  2)标准体系需建立。
  3)改变传统建房方式观念是关键。
  4)需要创新处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建筑景观
  5)初期建造及设计需结合后期再生。


   2、关于“住区再生”
  2.1 国外的住区再生

  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住区再生的实践,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及实践体系,具体表现在住区再生的方法、施工内容及住区再生的途径与资金来源上。归纳总结国外住区再生的方法及施工内容并将其分类如下:修缮、重构、增建、建筑物使用方式变更、住户内部改造、结构部分扩充、外围护结构更换、土地用途变更、住户内部全面改造、公共空间的改变和扩充、外部环境提升。这些均可作为我国住区再生的借鉴。


   2.2 中国的住区再生现状
  从实践上看,现今的国内住区再生现状大致可分为两类:1)推倒重建。优点为利于城市现代化形象的塑造、模式化的建设周期相对短。 缺点为高碳。2)原有基础上的改建。优点为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原住区传统生活文化的连续。缺点为建筑结构改造加固、管道设备维修更新等技术难题的处理。


  从理论上看,研究处于相对缺乏状态。将“住区再生”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只收到4篇文章,3篇是“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的系列文章,1篇是工厂宿舍实例介绍。


  如上均反应出我国住区再生的相对滞后。


   2.3 对中国的住区再生的几点认识
  2.3.1 旧区住宅类型及再生原则的认识
  相关学者将旧住区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再生原则:
  1)城市中心型: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隔离(城中村);
  2)城区型:住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并尽可能与周边的城市开发相呼应(城中村);
  3)城市边缘型:室外环境的优化和促进住区的活力(废弃地)。


  同时也通过研究国内某些再生住区的实例总结出再生手法:1)并户处理2)装配式增建3)高龄者的辅助设施配建4)外观美化。我以为,旧居住区类型应两种,即1)传统民居型,2)工业化住宅型。前者在再生过程中应注重保留原有尺度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后者原则即参考如上学者的理论。


  2.3.2 发展前景认识
  现今中国尚处于住宅建设需求大的时期,因而装配式工业化住宅在国内发展正日益热潮;然而前期工业化住宅的更新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因而在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的发展与更新并存中,旧工业化住区更新应如何面对?其发展前景如何?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3 中国的“装配式住宅”与“住区再生”——对于欧美住区再生经验的学习与创新
   3.1 学习——完整的住宅体系和相关体系
  目前,瑞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制造国,他们的住宅预制构件达95%,欧洲各国都到瑞典去订制住宅,通过集装箱发运。这说明,在工业化住宅时代,工地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工厂,是产品流水线,它要求标准和模数要非常到位。我们可以从宜家家居在世界各地连锁经营的模式中,体察出瑞典在住宅制造及家居用品系列化方面所拓展的巨大发展空间。


   3.2 创新——结合国情走特色
  1)基于国外更新方法及内容之上融合独有的中国文化(以空间塑造、构件装饰为主要基点)。
  2)从材质上考虑低碳的竹质等。
  3)利用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体制优势筹集住区再生资金。
  4)现状的“装配式住宅”发展需给后期“住区再生”留空间。
  
   参考文献:
  周颖、严鑫等,《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_上_基本理念与居民意愿》,建筑与文化,2010(8)
  周颖、严鑫等,《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_下_住区社会生活的促进》,建筑与文化,2010(8)
  周颖、严鑫等,《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_中_住区物质环境的改善》,建筑与文化,2010(8)
  毛大庆,《万科工业化住宅》,城市开发,2010(6)
  张剑,《中国工业化住宅体系探索与实践》,住宅科技,2008(12)
免费打赏
xlhxlh19750526
2018年01月22日 20:55:36
2楼

路过,随便进来看看、学习学习,多谢楼主,随便挣点币和点;

回复
liubo-humn
2018年05月14日 06:19:26
3楼

谢谢楼主分享的资料

回复
liupoquan
2018年05月14日 11:16:01
4楼

喊了好多年,看来推广难度很大。

回复
cof1495523781560
2018年05月15日 00:00:49
5楼
谢谢分享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