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骅 对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构设计中最关心的飘窗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刘啸飘窗对使用功能上来说是空间的延展,这也是十年左右把,但是我个人觉得飘窗的使用空间上,对功能空间上只是视线上增加,用处不大,我觉得还是外墙做平整一点。飘窗技术还存在安全问题,还是少做为好。田炜 在我们这个一线城市,比如新上海人、新北京人等他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你必须要有个过渡。小房型一定是他起步的地方,但是他有自己的追求。比如上海现在都卡死了,所有的用地都不批了,这个飘窗一定是有它的市场。
樊骅
对我们刚才讨论的结构设计中最关心的飘窗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
刘啸
飘窗对使用功能上来说是空间的延展,这也是十年左右把,但是我个人觉得飘窗的使用空间上,对功能空间上只是视线上增加,用处不大,我觉得还是外墙做平整一点。飘窗技术还存在安全问题,还是少做为好。
田炜
在我们这个一线城市,比如新上海人、新北京人等他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你必须要有个过渡。小房型一定是他起步的地方,但是他有自己的追求。比如上海现在都卡死了,所有的用地都不批了,这个飘窗一定是有它的市场。
马涛
所以我觉得飘窗是一个如何引导消费的问题。
谷明旺
飘窗这个事有利有弊,起源于南方,起源于东南亚一带,飘窗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这样功能,在香港14平米就要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住不到20个平方,那么小的房间如果有一个飘窗,就顶上三分之一的房,当然是有用处的。
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么大的一个房里面,我们再小的房都比香港大。如果我们做飘窗的造价2000元搞定还不一定,2000元的造价可以搞定一平米的房子,为什么不多给老百姓一平米房子。
我个人认为不是飘窗一定好用,是南方房地产企业,现有香港的开发商过来然后引导大家都在做,华南五虎再往北面跑,把这个理念带到北方去,就没考虑北方不追求体型。
樊骅
飘窗对节能这块是非常不利的。
马涛
我们可能只学了一个制造空间,但还有一个很重要,建筑设计跟室内设计如何结合,去合理布置空间,充分利用空间,这个是我们做居住建筑非常差的一点。不管多大的面积,香港设计师和台湾设计师他们做出来的空间舒适、人性化,这是我们特别应该学习的。我们应该把室外、室内设计结合。
龙玉峰
因为这个题目是南北方建筑方案的差异性,我自己越来越感觉到我们产品的建筑设计方案再往下走,传统的走法肯定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出路了。
咱们中国过去10多年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让我们的设计师变得没有什么创造力了。可以这么说,我们国内留下来的一批对建筑设计追求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是不在大规模建设时期随波逐流的,我们今天在座的设计院,基本上都是帮着开发商画图的。很少站在建筑本身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到底该做一个什么东西出来。包括我们做产业化,一些业主的建议、业主的直接参与、指导项目的开展,对我们拿出一个理性的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可能说你做一个建筑不考虑景观,完全不考虑建筑场地周边的环境关系,这种地域性是一定要考虑的,所以工业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手段,设计阶段对于后面的生产,制造阶段就给它定性了。那在这个时候,设计就是真正可以控制产品的。
我是觉得进入工业化生产、建造阶段以后,设计师不能够只顾设计了,设计师一定不能把它当建筑设计来做,一定是把建筑当产品设计的。你做产品你就不能不考虑它的生产,你一定要考虑它生产的工艺,你一定要考虑到使用上的舒适性、便利性,你一定会考虑它的成本问题。
李新华
我本身是个结构工程师,但是现在我对我自己最简单的要求就是不能把自己当成结构工程师,提供设备、业务或者产品,它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客户的变化不同于计划。不仅仅是房地产的项目,所有的项目,包括网络化,因为这个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像我们原来简单的做户型,现在更多的趋势是互不一样,做小房间,能够在最小的价格里区分更多的功能。现在大家这个生活习惯,在家庭内部结构做更多的区分。应该像我们信息化里面,其实它这个也是通过技术把人的需求摸清。以后的住户会尽量减少区域的划分,现在的南北方,在气候有差异,但我感觉会慢慢减少。
我是感觉像百年住宅这个理念,应该还是挺有一个研究方向的,我们做工业化,更多的还是提供一个集成的空间,然各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功能,并不强调各种细分,给业主提供更多的可变性。
谢旺兰
我觉得还是要承认成本的差异,这个气候差异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这个以外,跟市场化的程度也有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南方的不管是开发商,还是对终端客户的更多关注。
我倒觉得未来的趋势面积会越来越小,因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不会说一个楼盘有四五十万平米的面积,也不是好几十栋可以大规模复制的,如果我们还是那样大建设,开发商也会逐渐注重个性化的需求。
从这里看,装配化或工业化只是一个工具,只是我们实现建筑的一个手段,那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它就该满足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讲,凸窗确实是有利可图,不是说我们的土地不要钱,也不是说建筑的凸窗只要2000块钱,还需要的经费可能不见了,土地比2000块钱多得多,5万块钱吧。成本虽然是在提高,但比重是在下降,卖10万平米的房子,需要1万2万又怎样呢?我觉得重点还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更多还是要从技术手段来提高。
李伟兴
万科这个企业有它的几个导向,这是我自己整理的,第一个是客户导向;第二个是市场导向;还有一个是成本导向。
它之所以推这么多技术,一方面是政府的政策,还有它也是做了很多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南方,万科现在做的房子大多都是快销型的,都是那种可以大规模复制的。
如果是有两个楼盘,一个是有飘窗的,一个是没有飘窗的,可能直接会影响到它的销售。而且在开发商的组织架构里,跟他们打交道,它里面最大的既不是设计部,也不是工程部,也不是成本,销售部是最大。因为再好的一个楼盘,你建筑设计再漂亮,工业化程度再高,如果说你的销售卖不出去那它就是失败的。
我们的建筑设计也是要它引导着去做,建筑设计在里面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们搞工业化,建筑设计把它当成一个产品来做,而不是当成一个建筑来做,但我们现在的设计院的建筑设计有几个具备这样的意识。
像我们原来做建筑设计,考虑地面效果、保温,但现在更多的考虑是工业化建造,做出一个工业化的产品出来。我们现阶段更多的是怎么能在市场的需求和工业化建造生产这种方式慢慢的相互适应。
因为上个月标准院到上海来做了一个调研,各大预制构件厂的反映就是现在的设计没有什么标准化、模数化,他们现在的厂都发挥不出来。我就给他们解释,你们要站在设计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个落差是很大的。就是怎么能在市场的需求和我们规划生产之间大家能够到达相互适应,现在还是处于磨合时期。
马涛
万科的销售是很牛,但它有一个问题,销售系统部门成本逻辑一直不变。
一个工业化住宅就应该换一种销售途径,要发挥它的特点去销售,现在这个其实是开发商没搞明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互动问题,刚才我们前面都是说了,工业化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就是把所有的环节都要互动起来,一个环节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必须要和开发商进行互动。
朱兆晴
其实我们国家的产业化还在一个摸索的阶段,我们希望把工业化的建筑做的能让市场接受,最终能让客户能满意,还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我们怎么把工业化的建筑做成60分的产品,现在往往都是不及格的产品,做一个可以接受,即使差一点,但是能达到最低要求,现在这个阶段真正需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有些地方的工业化项目,仔细看还是有问题。上海是做的比较好比较成功的,上海的经济和建筑技术,尤其是建筑和管理技术相关联,所以上海能够敢于应用于商品房,而其他的城市就不敢。合肥和济南的产业化相对来说做的还是不错的。
马涛
像南方大力发展铝模,我就想为什么会发展铝模,实际上这个就是这几年推动工业化的一个结果,它有一个用替身产品作为样板的主要标准。它只要能淘汰落后的,这就是进步。
北京其实这30多年来一直在做PC,北京的建筑业从来没断过,无论是墙板,还是楼板。你要是硬推这个事就不合适。
朱兆晴
咱们现在讲的是工业化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并不一定是预制混凝土建筑。
就住宅这块的单独的产品来说,咱们国家把部品分成大概4个大类,19个小类,每个部品都可以做成工业化的。现在往往是把预制构件的定义代替了装配式的定义,写规范的往往不是专业人员,他有一个混淆,他以为预制构件的定义就代表工业化的定义,其实应该把这个区分开。
樊骅
芬兰整个房屋的预制比例非常高,就同一个三明治墙体产品,跨过境,德国的三明治墙体的运用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就是在整个预制构件的使用比例,而芬兰有百分之八九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差异性?
实际上到最后研究发现,德国是通过这么多年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比如说它自己有一套完整的外墙保温系统,这么多年形成了一个市场需求。这就说明,实现一个功能的手段有多种,需求决定了市场。
预制和现浇、钢结构、工业化模板,国内的现浇技术产生了几代,跟我们保温体系实现的方式方法也是一样的,它也是慢慢实现共同目标下的多途径!
本次沙龙由预制建筑网(www.precast.com.cn)实录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其余议题将逐一整理,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