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人民网房产 杭州第一个钢结构商品房项目工地。(人民网记者 王千原雪/摄)五天能盖三层楼。如果换用过去传统的建筑方式,以这样的速度盖出的房子,一定会让人为建筑质量捏把汗。在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钢结构保障房项目钱江世纪城人才公寓工地上,看不到太多的建筑工人,也听不到大型机器的轰鸣,见不到扬尘满天。而就是这个看起来略显“冷清”的建筑工地,却“能够在高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五天三层的施工进度”,钢结构建筑学博士翁赟向人民网记者介绍道。
杭州第一个钢结构商品房项目工地。(人民网记者 王千原雪/摄)
五天能盖三层楼。
如果换用过去传统的建筑方式,以这样的速度盖出的房子,一定会让人为建筑质量捏把汗。
在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钢结构保障房项目钱江世纪城人才公寓工地上,看不到太多的建筑工人,也听不到大型机器的轰鸣,见不到扬尘满天。而就是这个看起来略显“冷清”的建筑工地,却“能够在高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五天三层的施工进度”,钢结构建筑学博士翁赟向人民网记者介绍道。
在翁赟博士看来,这是建筑工业化给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起步晚了60年 技术水平追赶快
欧洲建筑工业化发展至今也已有60多年的历史,已实现装配式可持续绿色智能建筑和通过工业化建造方式使成本远低于传统建筑的装配式技术。
我国内较早引入的、较为熟知的是日本建筑工业化体系。建筑工业化真正从政策层面在国内开始全面推进,还是在16年前。
1999年,《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建筑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开始初步形成。而后,随着《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密集出台,我国建筑工业化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尽管起步晚,但国内不少企业在技术研发实力、研发成果、技术水平等多个方面正快速赶上。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较早一批被住建部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企业,不少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完整配套体系。
人民网记者在杭萧钢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生产线上看到,从原材料上线到最后成品成型,整个过程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并做到8条生产线同时投产,自承式及装配式钢筋楼承板年产量可达到1500万平方米。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998年着手进行技术准备,到与国内多家知名高校联合研发,目前杭萧钢构已经手握近300余项专利,产品也已经销往德国、冰岛、巴西、阿根廷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数千个样板工程。
中建协认证中心董事长王海山表示,我国地产及建筑行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40%,碳排放约占全球碳排放的8%,95%以上的既有建筑是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能耗水平比欧洲高6倍。所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迫在眉睫,更是新常态下顺应宏观环境变化、践行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钢结构保障房项目——钱江世纪城人才公寓项目工地(人民网记者 王千原雪/摄)
市场化因素主导行业发展 抹平成本缺陷
尽管从政策层面大力推广已经过去10多年的时间,但钢结构建筑真正迎来转折点的时间却并不长。
在杭萧钢构副总裁王爱民看来,行业转折点其实始于2014年。“仅仅在政策层面上受到重视是不够的,技术上的突破,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市场可行性的成熟也是行业能够快速发展、绿色建筑得以大力推广的主导因素。”
杭萧钢构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陈瑞介绍,经过第三代科技研发,钢结构住宅的工程造价已经可以做到与传统堆砖砌瓦建造方式的造价持平,加之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大范围减少人力作业,综合工程造价整体降低。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钢铁产量严重不足,为了保证重点建设用钢需求,对建筑行业的用钢量有明确的限制。
在钢价高启时代,钢结构建筑只能应用于大型场馆建设,用钢结构建造住宅是不可想象的,光是材料成本就让大多数开发商望而却步。“钢材价格的低价时代,也给钢结构住宅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陈瑞表示。
绿色属性被推崇 产能化解作用关键
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建筑在节水、节能、节省人工等方面有着传统建筑方式不可企及的优势。
“如果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同样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屋,钢结构住宅能够比传统住宅多5至8平方米的使用面积。”翁赟向记者介绍。同时,钢结构还能突破传统混凝土建筑中承重墙、梁柱等概念,呈现大开间布局,提高房屋对于家庭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延长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
除了提升居住品质和舒适感,在地震发生时,混凝土建筑易发生粉碎性垮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钢结构建筑受益于钢材料本身的延展性,能够较多吸收地震能力,从而有效保护屋内人员的安全,这也是地震多发国家大多采用钢结构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取代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子在若干年后给后代留下的建筑垃圾,钢结构建筑留下的是可以循环利用的钢材。
自2011年以来,钢材料价格连年走低,钢企产能过剩问题逐步凸显,节能、节地、节电的钢结构建筑又成了化解过剩产能的一把好手。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表示,国务院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政策给钢结构建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钢结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技术突破、人才培育仍然在路上
钢结构住宅的防火和防腐问题,一直是除材料价格之外,困扰钢结构建筑大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
据了解,钢结构通常在高于450℃温度时,就会逐渐失去承载能力,而不加任何涂层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仅为15分钟。此外,在一些气候相对潮湿地区,钢结构的防腐缺陷也是技术上需要解决的关键点。
专家表示,现阶段主要依靠防火防腐涂层来弥补钢结构本身缺陷,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于检测防腐涂层性能的重视程度。此外钢结构住宅对于外墙面材料选取也有很高要求。传统砖混材料由于与钢结构之间存在不同的温度收缩差,外墙由于收缩导致的墙面渗水也需要提前做好预防。
对于钢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钢结构专业设计人才的培育等,也都成为钢结构住宅全面推广运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