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设计缺陷的探讨
lcom
lcom Lv.5
2007年11月25日 21:27:11
来自于桥梁工程
只看楼主

现行结构设计方法,使桥梁结构在设计阶段就可能留下安全隐患,使桥梁结构有设计缺陷,该缺陷产生于结构分析中的荷载效应组合阶段。当前的荷载效应组合基本以单项内力极值法(Nmax,Nmin,Mmax,Mmin……)求其最不利荷载组合,桥梁结构的动态规划法,也是求其构件截面的内力极值,这些方法仅仅适用于单项内力构件,如单一受弯的梁;对于复合内力构件,如柱、拱、墩台、压弯梁等,上述方法找到最不利荷载组合的概率很低,能找到的仅是某项内力最大值的组合,但往往不是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这样,使结构的可靠度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造成桥梁结构设计缺陷。这样的结构,一旦遇上施工或建筑材料有问题,或者遇上不可预见的意外,容易造成工程事故。

现行结构设计方法,使桥梁结构在设计阶段就可能留下安全隐患,使桥梁结构有设计缺陷,该缺陷产生于结构分析中的荷载效应组合阶段。当前的荷载效应组合基本以单项内力极值法(Nmax,Nmin,Mmax,Mmin……)求其最不利荷载组合,桥梁结构的动态规划法,也是求其构件截面的内力极值,这些方法仅仅适用于单项内力构件,如单一受弯的梁;对于复合内力构件,如柱、拱、墩台、压弯梁等,上述方法找到最不利荷载组合的概率很低,能找到的仅是某项内力最大值的组合,但往往不是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这样,使结构的可靠度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造成桥梁结构设计缺陷。这样的结构,一旦遇上施工或建筑材料有问题,或者遇上不可预见的意外,容易造成工程事故。

免费打赏
lcom
2008年04月25日 16:12:18
2楼
说的更具体些,以压弯(M,N)钢构件为例,求出对应于最大影响值的荷载最不利布置后,各荷载作用点的应力值,不一定是相同符号(例子越多越容易发现),这使得最终组合叠加结果,应力得不到最不利值,仅仅是Nmax,Nmax等,这样的设计会使结构不安全,所以使桥梁结构在设计阶段就可能留下安全隐患。
回复
gyljzh
2008年10月29日 20:43:42
3楼
楼主见识果然不同一般人。顶下先。。。。。。。。。。。。。。。。。。。。
回复
flyingpanther
2008年12月30日 09:46:15
4楼
楼主见识果然不同一般人。顶下先
回复
lcom
2010年08月20日 11:17:20
5楼
按《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 》新规范(已实施一年多)来说,上述文中的复合受力构件,即新规范中的“向量”受力(效应)构件。传统的内力极值法(Mmax、.......)只能解决标量受力构件(如梁等)荷载不利组合问题,不能解决“向量”受力构件(如柱、拱、压弯梁等)荷载不利组合问题,所以传统的设计方法,有设计可靠度的缺陷。
补充:原帖发表在《GB50153-2008》发布以前,现有补充如下:
对于“向量”受力构件,其效应组合可分线性与非线性两大类,一般钢结构柱是线性的,混凝土柱是非线性的(尽管内力分析是线性的),传统的组合方法一律用线性的方法,这也是一个造成设计可靠度有缺陷的原因之一。
回复
mxq3026
2010年10月29日 08:44:50
6楼
按《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 》新规范(已实施一年多)来说,上述文中的复合受力构件,即新规范中的“向量”受力(效应)构件。传统的内力极值法(Mmax、.......)只能解决标量受力构件(如梁等)荷载不利组合问题,不能解决“向量”受力构件(如柱、拱、压弯梁等)荷载不利组合问题,所以传统的设计方法,有设计可靠度的缺陷。
补充:原帖发表在《GB50153-2008》发布以前,现有补充如下:
对于“向量”受力构件,其效应组合可分线性与非线性两大类,一般钢结构柱是线性的,混凝土柱是非线性的(尽管内力分析是线性的),传统的组合方法一律用线性的方法,这也是一个造成设计可靠度有缺陷的原因之一。
回复
dengdengbuji
2010年12月07日 13:20:18
7楼
楼主的论点太难理解了
回复
tongyj1982
2010年12月07日 15:06:21
8楼
学习学习,不断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