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适应性调整
zhongtieshejiuu
2016年12月01日 15:36:33
只看楼主

景观对象的自我转换是阶段性的特征,在遇到重大转机时,转换就演变为更新。转换是暂时的,更新是永恒的。有时候要素还在,但结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结构已经完成了更新,也就是解体重构。城市景观的适应性调整,就是指在保留部分要素及结构关系的情况下,存在解体重构的可能,融人具有时代适应性的构造规律,去完成景观对象的建构过程,也就是景观更新过程。 以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为例。从1857 年开始考虑的中央公园,曾经试图作为休闲作用并具有振奋工人阶层的目的。纽


景观对象的自我转换是阶段性的特征,在遇到重大转机时,转换就演变为更新。转换是暂时的,更新是永恒的。有时候要素还在,但结构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结构已经完成了更新,也就是解体重构。城市景观的适应性调整,就是指在保留部分要素及结构关系的情况下,存在解体重构的可能,融人具有时代适应性的构造规律,去完成景观对象的建构过程,也就是景观更新过程。
以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为例。从1857 年开始考虑的中央公园,曾经试图作为休闲作用并具有振奋工人阶层的目的。纽 [ 约中央公园始建于 1858 年,设计者奥姆斯特德提出了城市“绿肺”的概念,坚信城市中的大面积绿地对于城市的发展、缓解城市压力的重要意义。
城市景观2.jpg
这个公园由于其大众化的服务性质而成为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公园。中央公园占地800 多英亩,建园前后用了 20 多年的时间。在漫长的 100 年时间里,无论市区范围如何扩张,这块绿地一直保留了下来。从景观对象的结构视野看,公园空间形态始终没有改变,周围建筑虽然在持续更新中,但围合界面始终没有改变,只是公园的景观形象在持续地变化中。
景观在建构中的适应性调整,最重要的原则是需要遵循其内在的建构规律。这个规律在其产生的初期就内在于景观对象,在历时性适应性调整中不应轻易地改变,在结构理论上对应的就是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城市景观的适应性调整是否导致景观对象的重新建构,就在于能否保持这种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有两种,“至少从新结构的构造过程的观点来看,应该把两个等级的调节作用区分开来。有一些调节作用,仍然留在已经构成或差不多构造完成了的结构的内部,成为在乎衡状态下完成导致结构自身调整的自身调节作用。另一些调节作用,却参与构造新的结构,把早先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合并构成新结构,并把这些结构以在更大结构里的子结构的形式,整合在新结构里面”。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在保留部分子结构或者结构要素的基础上,第二种调节性的作用体现在参与构造新的结构,从而完成了结构更新。



城市景观2.jpg

免费打赏
cow1479910353702
2016年12月02日 14:00:36
2楼
这种资源以后就要多分享啊!
回复
飘逸者
2017年03月20日 08:25:51
3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洋儿
2017年04月26日 09:30:21
4楼
好好的资料,学习了。可以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