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最近几个鉴定加固项目,现分享其思路,以期和各位多探讨交流,把结构鉴定加固设计做的更成熟。以下内容更多针对的是设计单位如何对既有建筑的鉴定加固,主要涉及鉴定加固内容、荷载取值、既有材料参数取值、鉴定依据的设计规范、加固计算思路及软件实现。一、鉴定内容 1、原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构加固前,应收集现有设计图纸、计算书、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验收原始资料等;调查建筑结构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或实测。
一、鉴定内容
1、原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构加固前,应收集现有设计图纸、计算书、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验收原始资料等;调查建筑结构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或实测。
说明:此鉴定是功能或者荷载变化后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计算,此计算必须进行,如若不满足应该采取加固,否则会出现安全性问题。
2、原结构抗震鉴定: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载力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并做出评价,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提出相应的抗震减灾对策和处理意见。
说明:此内容针对的是抗震性能鉴定,相对1中的可靠性鉴定,此要求较高。实际当中很容易出现抗震不满足的情况,而鉴于既有建筑正在使用或者无法整体大修,许多结构可能不满足,那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二、荷载取值
荷载取值根据现有使用状况实际取值。一些房间使用条件未变,但是规范更新,荷载取值增加的也应按照现有荷载数据取值。
三、既有材料参数取值
结构既有部分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几何尺寸、截面配筋等,应根据强度的实测值确定;当材料的性能符合原设计的要求时,可按原设计的规定取值;如现有强度实测值无法取得,但是有相应的房屋验收合格证明等,也可按照原设计的规定取值。
四、鉴定依据的设计规范
1、可靠性鉴定主要依据现有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民用(或者工业)建筑鉴定标准等;
2、抗震鉴定主要依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该规范对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抗震鉴定方法等作了规定,比如:
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在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3、如果不满足抗震加固要求,那就在有条件加固的前提下按照《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选择加固方法。
五、加固计算思路及软件实现
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
1、按照常规设计的思路,建模、加荷载、设参数,对计算后配筋不满足的构件采取加固,加固可以单独手算,比如粘贴钢板、粘贴碳纤维、增大截面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计算也能满足安全要求,目前实际加固的项目多采用此法,但是这样计算无法对加固后的整体计算参数进行评估,该方法计算时许多参数和系数取值都是现有规范的规定。
2、采用YJK或者PKPM的鉴定加固模块计算 听说这两个软件都有相应的模块,本人采用的是YJK计算。具体的思路是:
(1)初步建模计算:按照常规设计的思路,按建筑的现有情况建模计算,然后在后处理施工图中生成配筋。要将现有构件配筋在该菜单中修改成实际配筋。此步骤完成类似于把已有建筑的信息都输入到了软件里。
(2)再次计算:按照后期实际荷载情况,在后处理菜单中选定鉴定加固内容,选择相应的设计方法比如上文提到的A\B\C类建筑,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选定相应的规范,计算完成后,会有相应结果显示。如果配筋大于已有钢筋量(步骤1中在施工图中设置的钢筋大小),会显示红色。那就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了。
(3)设定加固再次计算:计算不满足,在前处理中设计构件的加固方法,再次鉴定加固计算,直到加固后构件满足计算要求为止。
说明:该鉴定加固模块思路就是用荷载变化后的配筋量(有加固时含加固)和施工图中修改的钢筋量对比,而且可以根据建筑的年代选择相应的抗震计算方法。然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