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图审遇到若干条意见惹争议,是否合理?(持续更新中)
攻城师16418
2016年11月07日 09:33:19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攻城师16418 于 2016-11-8 10:53 编辑 坐标:云南省某地州专业:结构设计由于时常会遇到些图审意见,觉得合理性有待探讨。此贴并不针对任何人,仅仅是对部分图审意见存在疑惑,在此提出讨论,共同进步!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取值也不合理了,还要考虑施工方便,如规范一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为20mm,按最小值不合理那就放到25mm,再考虑施工方便又要放到30mm,业内人士都知道,钢筋是要放到构件边缘,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混凝土保护层无端比规范大这么多,是否合适?

本帖最后由 攻城师16418 于 2016-11-8 10:53 编辑


坐标:云南省某地州
专业:结构设计
由于时常会遇到些图审意见,觉得合理性有待探讨。

此贴并不针对任何人,仅仅是对部分图审意见存在疑惑,在此提出讨论,共同进步!

QQ截图20161107082227.png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取值也不合理了,还要考虑施工方便,如规范一类环境梁保护层厚度为20mm,按最小值不合理那就放到25mm,再考虑施工方便又要放到30mm,业内人士都知道,钢筋是要放到构件边缘,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混凝土保护层无端比规范大这么多,是否合适?

QQ截图20161107082404.png


2、这条我说一下工程概况,6层住宅,框架结构,6度区,平面薄弱部位,有效板宽已加强到75%,且120mm板厚,D8@200双层双向配筋,复审没通过也是因为这条,图审认为这样加强楼板达不到加强抗震措施的要求。位移比超限位置,是由于出屋面楼梯间的梁上柱引起的。当面跟图审沟通时,他的意见是,平面削弱、周期比接近规范要求、位移比接近规范要求,几条算在一起,已接近特别不规则结构,我竟无言以对·······

QQ截图20161107082545.png

3、屋面构架要求建入模型,同事遇到个项目,是框架柱延伸到女儿墙顶做装饰,图审意见要求建入模型,按这种逻辑,钢筋混凝土的女儿墙岂不是也要按剪力墙建入模型,这样一来刚度比又要不满足要求,地震系数又要放大,梁柱钢筋又要增加,这不是给自己下套?


QQ截图20161107082610.png


4、地梁并没要在地下水位之下,是否有必要控制裂缝?
QQ截图20161107085628.png

5、每次图审意见肯定要几条是提配筋不够的,这样的图审意见,给甲方看到的话,影响肯定不好。做结构都知道,很少有人会敢把钢筋配了小于计算值的,当然我也不例外,小的都很少,比如,计算书输出的1000的配筋,有时为了跟相邻跨统一会配3d20,有时是支座筋不太好配,减小点支座负筋同时放大底筋。

QQ截图20161107091053.png


6、240x400的梯柱,截面为96000mm^2,已达到框架柱的要求,依然偏小。
QQ截图20161107091426.png

人工挖孔灌注桩,一柱一桩,有点常识都知道,这个不算的足够。
QQ截图20161107091854.png


7、因为这条跑了无数趟图审所。图审的理解,主楼计算高度应从计算嵌固端算起,这个项目如果是以地下室底板为嵌固端,那么高度就超过了60m,抗震等级就要提高一级。所以图审要求嵌固端一定要在地下室顶板,以至于在地下室加了剪力墙,按少墙框架设计。因为这个事跟审图吵过架,跟领导红过脸,跟甲方拖过图,折腾得够够的了。
QQ截图20161108095106.png

QQ截图20161108095310.png

8、被提了强条,这条补个图,这种承台会有冲切?剪切?还是受弯问题?是否需要计算?
QQ截图20161108095621.png

9、普通住宅屋面,太阳能集热板真有这么重?
QQ截图20161108100028.png

10、建模的时候,一层计算高度是从室外地坪算起还是从基础顶算起?
QQ截图20161108101221.png

11、当楼板开洞面积过大,已不满足刚性楼板假定的概念,此时是否依然按刚性楼板假定计算?
QQ截图20161108102258.png

12、对于大面积地下室来说,后浇带是否能消耗温度应力和沉降应力?除分缝外还有什么做法?
QQ截图20161108103449.png

13、同一小区的各栋楼不能用不同软件计算,头一次听说。
QQ截图20161108103659.png

14、这条提的次数不少,楼板在边缘梁、错层梁的位置板支座按铰接计算,我认为要按固接计算有一定要求,例如算不清的梁板相对刚度、施工时楼板钢筋锚固长度等,按铰接计算相对保守。


QQ截图20161107082227.png


QQ截图20161107082404.png


QQ截图20161107082545.png


QQ截图20161107082610.png


QQ截图20161107085628.png


QQ截图20161107091053.png


QQ截图20161107091426.png


QQ截图20161107091854.png


QQ截图20161108095106.png


QQ截图20161108095310.png


QQ截图20161108095621.png


QQ截图20161108100028.png


QQ截图20161108101221.png


QQ截图20161108102258.png


QQ截图20161108103449.png


QQ截图20161108103659.png

汇散不尽
2016年11月07日 09:42:21
2楼
建议审图仔细看看规范 什么是 “房屋高度” ,按照老朱的要求,仔仔细细读 十遍规范
回复
jszxwsw
2016年11月07日 10:06:05
3楼
只有对照模型参数和图纸才能确定
回复
mysjy8179
2016年11月07日 10:27:50
4楼
好资料,谢谢楼主提供下载分享!
回复
shenquanfeng0825
2016年11月07日 12:28:27
5楼
审图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能按审图要求改就按审图要求
回复
gjk362532076
2016年11月07日 12:52:11
6楼
如果你去过工地 。。。这些就都不重要了
回复
我喜欢结构
2016年11月07日 13:33:55
7楼
越是小地方的审图越严格卡规范的文字,而不是去理解规范这样规定的原因。而且要命的是根本不听你的解释。所以干这种地方活的时候还是尽量满足他们的想法吧。
回复
我喜欢结构
2016年11月07日 13:36:35
8楼
上面提的这些意见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有一两条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比如那个地梁裂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那个,设计就应该明确保护层厚度取多少,这是指导施工的。而不该写最小。
回复
攻城师16418
2016年11月07日 14:38:06
9楼
我喜欢结构 发表于 2016-11-7 13:33 越是小地方的审图越严格卡规范的文字,而不是去理解规范这样规定的原因。而且要命的是根本不听你的解释。所 …不听解释,是最无奈的,本来大家都是同行,小地方圈子又小,有什么问题共同交流,只要提的不无道理,我们都会按审图意见改
回复
chorock
2016年11月07日 14:41:30
10楼
听专家的,听专家的,听专家的,三遍
回复
攻城师16418
2016年11月07日 14:47:36
11楼
我喜欢结构 发表于 2016-11-7 13:36 上面提的这些意见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有一两条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比如那个地梁裂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那个 …裂缝控制问题,我的理解是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的构件应该控制,地梁处于没地下水的环境中,施工完成后,是不会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我是按每层每类构件指定了,只是说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厚度,重点是他说按规范的最小值不够,当然这个东西在施工的过程中,5mm或10mm就很随意了,设计想做到精准,往往是实现不了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