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厦门举行的管廊会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精品案例,就听一听上海市政总院第一设计院许大鹏总工程师在第二届城市综合管廊高峰论坛上就综合管廊雨污水入廊方式与海绵城市结合的规划设计探讨进行的主题报告。 导语
前一阵子在厦门举行的管廊会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期精品案例,就听一听上海市政总院第一设计院许大鹏总工程师在第二届城市综合管廊高峰论坛上就综合管廊雨污水入廊方式与海绵城市结合的规划设计探讨进行的主题报告。
导语
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坚决落实管线全部入廊,强调燃气、污水管道必须入廊,并下发了《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建城[2016]174号),将城市排水防涝与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协同推进,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雨水管道入廊的敷设方式,严格落实管线入廊制度。
综合管廊是解决管线埋地、架空问题:大量地下管线建设占用地下空间,土地利用效率低;地下管线管理粗放,事故影响城市安全;扩建和维修反复开挖形成马路拉链。海绵城市解决城市灰化、硬化问题: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显著增加;地下水补充能力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城市侵占水系,自然水生态受破坏;排涝依赖城市管网系统,但部分已建排涝系统标准偏低;严重内涝频频发生。
市政雨污水系统基本以重力流为主,埋深逐渐加大当雨污水管坡向与地面高程总体差距不大时,利于入廊。
2、坡度与坡向条件:
川谷型城市中,雨污水管线入廊可以利用道路坡度雨污水管线入廊是合理的,比平原地区入廊更具经济性。
4、现状和规划条件的要求:
对现状的排水系统充分了解和分析,因地制宜。对规划的排水管应进行分析,结合管廊建设提出意见,形成“反作用”。
排水管道可扩容性差,难以改造,务必留足空间。结合道路的宽度、布置需求综合考虑排水管的空间占用要求。
排水管入廊后与埋地应有不同,在管道管材、支管接入、检查井设置、防水问题、密闭性问题等都要进行判断和分析。
重力管入廊后,管道设计应兼顾:
进得去,出得来;先下游,后上游;先总管,后支管。
(1)排水管道管材;
(2)支管接入问题;
(3)管道排出问题;
(4)检查井设置条件与方式;
(5)防水问题;
(6)密闭性问题;
(7)内防腐蚀问题;
(8)流槽设置问题;
(9)雨水倒灌问题;
(10)通风与监控设计问题等。
需结合不同的雨污水入廊方式综合考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综合管廊参与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污染控制、峰值控制。
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结合的方面:
管廊内和管廊外都可体现与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功能需求的结合:
渗:结合沿线道路工程设置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等雨水下渗设施;
蓄:综合管廊可以供雨水调蓄的条件;
滞:舱内调蓄雨水可错峰外排,减轻沿线暴雨期间排水压力;
净:初雨经收集、后续处理后排放,保护水体环境;
用:蓄水可供后续净化、利用;
排:雨水入廊。
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结合中,当雨水量较小时,在源头部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来进行雨水排放;当雨水量较大时,通过管廊内雨水调蓄池等设施进行雨水收集错峰排放;当雨水量超标时,通过管廊内雨水调蓄池连接河道,与河道共同工作,减少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后经过后续处理,用于绿地浇灌和路面洒水。
(1)雨水入廊与海绵的结合有多种方式,看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需求,实现哪些功能要因地制宜,综合考量。
(2)具体设计中的节点处理较为复杂,应精心布置设计。
(3)与海绵结合对今后的运行管理有较高的要求,排水部门或管廊运营部门需要领会设计意图,做好运行管理,以更好发挥功效。
总结:
雨污水入廊:
政策引导,发展方向能进一步发挥综合管廊整合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
海绵管廊:
管廊与城市防洪结合是管廊功能的延伸与拓展,是管廊内涵的丰富与融合。
规划及设计方案:
应结合城市地貌、气候特征、雨污水系统构架等方面,因地制宜的确定。
共同寻优:
相信通过试点城市在内的各地综合管廊雨污水入廊的有益尝试和不断探讨,实现共同寻优。
讨论:
针对这次的厦门城市综合管廊会议,你有哪些思考?
本文转自:给水排水
根据上海市政总院许大鹏总工程师发言整理而成
往期引导:
【给排水精品案例】第五期:如何将“海绵”理念运用到海花岛雨水回收中?
【给排水精品案例】第四期:漫谈中国城市为何没有“下水道”,只有“污水管”?
【给排水精品案例】第三期:国内最大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给排水精品案例】第二期:“武汉人信汇国际文化城”消防设计
【给排水精品案例】第一期:新成大厦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