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老师有关当前BIM应用的局限和问题
胖达君
胖达君 Lv.6
2016年09月26日 10:35:15
只看楼主

想了解下当前BIM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和BIM应用方面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回答,谢谢~

想了解下当前BIM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和BIM应用方面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回答,谢谢~
免费打赏
zhf911119
2016年09月26日 11:50:11
2楼
口号和展望唱的很响,实际价值有待进一步加深
回复
赵一中
2016年09月26日 16:31:49
3楼
关于您问的问题,确实,在国内的BIM 热潮中,只讲BIM 的优势,不讲BIM 当前遇到的问题是不利于BIM 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收益的,也就是不利于BIM 推广的,讳疾忌医是不行的。
从下面三个维度来看目前国内BIM 发展面临的问题:
1 BIM 技术本身存在门槛:
BIM 是一项新技术,新技术的植入一定是需要投入的,无论是培训学习、软硬件采购还是各项实践与探索,都需要投入,所以成本是第一个门槛,面临国内当前建筑业的现状,BIM 的植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BIM 技术是要求形成一个技术系统的,就是说一个个人、一个专业、一个部门用BIM 是不行的,需要各专业各部门协调统一工作才能实现协同,使企业获得收益。
BIM 软件的学习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对于年龄稍大的专业负责人、管理负责人来说,没时间学习、排斥学习,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BIM 技术对硬件的要求比二维设计要高,许多企业有足够的电脑,但是软硬件都需要升级,否则用不了 BIM
市场需要 BIM 软件厂商不断提升软件,并更大程度的提高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推出更加关注中国本地化需求的软件版本与服务,这些软件本身的提升,用户是无法主导的。令人欣喜的是,现在软件厂商的提升虽然还不够快,但是目前市场上 BIM 软件的能力,已经能够支撑企业 BIM 的应用和收益了。
2 国内的BIM 生态圈还有待成熟:
如同消费品互联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便捷安全的电子支付手段一样,BIM 技术在国内的深入应用,也需要一个完整的、伴随BIM 技术不断成熟的生态圈,比如:
BIM 的发展首先需要人才,现在BIM 对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尤其是有设计或施工经验,会做、会讲、会管的人才更是稀缺,按BIM 的技能来说建模人才、造价人才、管理人才都需要大量培养。
提高BIM 出图的速度、完成施工图设计的效率、达到出量的准确度,都需要大量基于真实构件生产厂家真实资料的、丰富的BIM 构件库,但国内目前由于设计与施工企业的应用本身就还不算广泛,所以对于生产商对其产品BIM 化的拉动不足,所以,本该由产品厂商买单的构件BIM 化,现在主要是设计施工企业的BIM 中心在用自己的人工进行制作,以建立企业自己的构件库。同样令人兴奋的是,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的BIM 构件库,希望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BIM 需要多种维度的标准和规范,比如构件库分类编码、标准做法BIM 模型库、项目全过程的BIM 应用标准和规范、竣工模型与FM 管理软件相协同的编码标准,等等,这些对于应用有巨大意义的标准和规范起到着类似于各方各阶段工作衔接的“接口语言”的作用,但它又只能伴随着BIM 技术在这个市场上的植入,逐步由市场自己生成,因为它只能“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3 国内的建筑业产业现状带来的障碍:
设计习惯问题,中国的项目建设现状是“快设计、慢施工”,而不是国外的“慢设计、快施工”,就是说在我们的项目建设中,很多情况下,设计阶段是要求尽快完成设计,在施工进程中才不断对不确定的情况进行明晰化并予以解决,带来了建设行业大家公认的弊端,就是“建出来的房子和设计时的想法差距较大”,洽商变更多,扯皮造成施工周期拉长。而 BIM 技术的实质就是“在电脑里将房子先建一遍”,力求在设计阶段解决大多数不明晰的细节,也即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较大信息量,这使得很多设计人员不习惯,当然,项目给设计人员配套的资金和时间也很有限。
BIM 技术使得项目的量、料都变得透明,如果实现高质量的协同,则又会减少变更和洽商,这些都似乎与现在施工企业的操作相左,有些企业有顾虑。
不过,在政府强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市场越不好,越要技术创新”“未来的项目是靠实力,不是靠操作”,所以,相信更多的企业会借势造势应用 BIM 技术,而 BIM 的应用一旦达到一定的市场比例,则整个市场跟风、井喷是不可避免的,一如 20 年前 CAD 的普及, 10 年前 ERP 的普及,市场都是先显示了排斥和阻力,但一旦应用比例超过临界值、生态圈趋于成熟,则全市场普及速度快的惊人。
那么,面对目前推广有些问题的BIM 大潮,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BIM 技术的应用的三个层次:
1 “了解BIM 理想深度”
基于上述对于当前面临问题的认知,企业应该认识到,追求BIM 技术的理想深度,会带来过大风险和过高投入,理想深度是我们的目标,但不是今天的目标。
2 “致力于BIM 适宜深度”
了解并认知BIM 当前应用的适宜深度,把BIM 技术与传统工作流程进行有机的衔接,保持“一把手推动”,保持适度投入,不断以真实项目进行实践,引入第三方咨询公司,制定企业切实可行的BIM 能力建设规划。
3 “每个项目明确具体目标”
企业应不强求每个项目都做“高大上”的BIM 应用,而是应该坚持“小步快跑”,在多个项目进行实践,坚持“小投入、小收益,大投入、大收益”原则,通过多个项目的积累,完成BIM 能力培育。
总之,BIM 技术现在国内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 --- “有难度和问题,但只要适度应用,现在就能收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