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上章已讲述PDST对模型的处理,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今天就来说道一下<;PDST出图之梁平法图>1:读取梁配筋计算值的正确性对比 说到梁平法图就必须要有配筋,而PDST读取的就是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的配筋,所以能否正确读取构件计算结果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PDST软件开发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对相关的模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以确数据的正确性。 YJK计算结果截图1
鉴于上章已讲述PDST对模型的处理,这里就不再多加赘述,今天就来说道一下<;PDST出图之梁平法图>
1:读取梁配筋计算值的正确性对比
说到梁平法图就必须要有配筋,而PDST读取的就是计算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的配筋,所以能否正确读取构件计算结果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PDST软件开发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对相关的模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以确数据的正确性。
YJK计算结果截图1
PDST读取结果截图1
YJK计算结果截图2
PDST读取结果截图2
2:增加对梁类型的判断,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框架梁(KL)
|
连梁(LL)
|
悬挑梁(XL)
|
两端支座为柱(
包含框架柱、端柱、壁柱)
;一端支座为柱另一端支座为主梁
|
两端均与剪力墙平行相连,且跨高比不大于5
|
仅一端为支座,且支座为平面内的墙或柱
|
一端支座为与剪力墙平行相连,另一端支座为剪力墙垂直相连或为主梁
|
剪力墙结构转角窗处双悬挑梁(
两向支座均为平行剪力墙)
,此时图面注明为水平折梁
|
|
两端支座均与剪力墙平行相连,且跨高比大于5
|
||
两端支座均为垂直相交的剪力墙(
墙平面外刚度较大)
|
3:增加对梁跨数判断
对于交叉协同受力的梁,根据实际受力情况定义宽度的起始位,通过弯矩图(配筋简图)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在竖向向下荷载作用时,梁交叉点弯矩为正弯矩(底部受拉)时,程序将自动判断该交叉点不能作为该梁的跨数分界点。如图:
c
)d
),程序根据受力将自动判断其为一跨
4:处理梁平法中板、墙边线的显示问题
板边线将在梁平法图中全部不可见,以前在剪力墙与板边界重合的时候在平法图中是以实线显示,现在处理为虚线显示,总体效果如图:
图3
5:实际梁平法效果图
图
4
图
5
图
6
研发团队:长沙恩为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