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 BIM 实现后,会给建筑领域各个专业间的协调工作带来哪些方便?
听墨
听墨 Lv.7
2016年04月26日 09:22:21
只看楼主

  作者:李拓  来源:知乎  国内BIM现状|真实的BIM:  设计院:BIM应用相对最成熟的环节。  先说目前我了解到的最高水准:  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100%可以用BIM达成  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90%,结构计算和绘图还是无法连接,配筋依旧是个难题。 在revit系列2014的发布会上,Autodsek宣布和PKPM进行合作,有可能会解决这 一问题。

  作者:李拓
  来源:知乎
   国内BIM现状|真实的BIM:
  设计院:BIM应用相对最成熟的环节。
  先说目前我了解到的最高水准:
  建筑专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100%可以用BIM达成
  结构专业:初步设计和施工图90%,结构计算和绘图还是无法连接,配筋依旧是个难题。 在revit系列2014的发布会上,Autodsek宣布和PKPM进行合作,有可能会解决这 一问题。
  机电专业、暖通专业:计算可以部分应用到模型里,可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70%-80%
  以上是国内个别几个大院的水平。
  然后一部分设计院也是在推广BIM,组成BIM小组或者BIM部门进行单个项目的尝试。(有一部分设计院是迫于业主的要求,要求采用BIM进行设计,其中牵扯到一个BIM费用谁来出的问题)其中一部分设计院浅尝辄止,一部分就继续深入研究与推广,所以国内各设计院的BIM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
  

  施工企业:BIM应用相对最混乱的环节。
  施工单位BIM最普遍的套路就是拿着设计院的CAD图纸,用revit再次建立模型。
  施工单位BIM主要应用在投标和施工过程。
  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在施工中使用BIM,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必须在投标中使用BIM技术。
  在施工中,一些大型建设单位纷纷和高校或软件厂商开展合作,利用其技术能力研发基于BIM的管理平台和软件插件。
  BIM在施工单位两级分化现象还是很明显,一方是真正的投入人力、物力去推行,一方是打着BIM的幌子来忽悠业主。
  机电深化设计是施工单位在BIM上最成熟的运用,一些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可以基于BIM进行管线综合、碰撞检查、出图。
  另外revit的明细表算量的结果不符合中国实际国情,不能真正用在商务算量中,只能拿来演示用。
  一部分施工单位只是把模型建了出来,渲染了几张图片,就号称是使用了BIM,这种现象也很多。
  

  业主: BIM应用最迷糊的环节。
  很多业主对于BIM的理解都还是:BIM是个好东西,BIM可以节约成本,BIM现在是主流,你不用就OUT了。
  对于真正明白的业主,他们对BIM的应用和投资力度都是很大的,比如开发和公司内部系统接口的BIM管理平台、尝试实施BIM全周期的应用等。
  主流BIM软件:
  

  BIM软件商:
  Revit的母公司Autodesk长期霸占BIM软件的主导位置。
  国内的传统软件公司如广联达、鲁班、天正、PKPM纷纷开发其自己的BIM软件,我有幸都一一体验过,但它们的功能和体验都不是很成熟,不过基于国内软件商的研发投入力度,个人感觉3年左右会是国产BIM软件百花齐放的一个时期,接地气的BIM软件将会出现,并且会很好用。
  BIM比赛:
  前几年,如果你的模型建的异形复杂、参数化程度高,一等奖妥妥的,但到了今年,纯模型压根就不能入围。现在中国的BIM比赛拼的是应用点、高级运用点、提升效益、提高管理。开玩笑讲一个故事,某某领导给一设计院30万,说做个ppt,必须在XX BIM比赛里拿奖。
  Revit:
  如今依旧有很大一部分人将Revit视为BIM的全部含义。大部分人接触BIM也是从revit开始。
  很多人说revit很不好用,学习成本太高,这是事实。
  但不可否认的是,revit的确是个功能强大无比的BIM软件。它的核心精神就是参数化驱动。里面的所有操作都是基于逻辑的,说白了,你搭建一个合格的BIM模型,其实就是在编写一个复杂的程序,尤其体现在建族上。
  然后大家觉得revit不好用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一个类似于天正的插件来让他更适应中国。
  插一句,前两年revit还有一个竞争对手ArchiCAD,相对于Revit,ArchiCAD更像一个文艺青年,只能小众的活着。
  BIM硬件:
  三维扫描技术、点云文件、手持设备等等我就不细说了。
  那么真正的BIM是什么呢?
  在中国真正的BIM什么?
  我个人认为:
  1 符合中国国情或者中国政策适应BIM规则,比如竣工交付要求、比如平法,比如工程量统计。
  2 BIM软件和硬件的成熟。
  3 还是那句话,BIM不是某个特定的软件,它是一项先进的信息技术,也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的实现,需要通过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用途而建立相应的软件和系统来支持。


cscec
2016年04月27日 10:20:57
2楼
嗯,写得不错,受用了
回复
听墨
2016年05月04日 15:15:49
4楼
回复
hyp1962
2016年05月05日 21:22:53
6楼
BIM应用在设计院范围内,应该说三到五年内会广泛应用。
回复
海风也许
2016年05月28日 09:34:33
10楼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东北高粱
2016年05月31日 16:07:48
11楼
bim应该是引领建筑领域变革的加速器
回复
影中隐
2016年06月01日 08:51:48
12楼
楼主认识比较深刻,但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设计院还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所以推进得很慢,推进的阻力也经常被生产任务挤开到一边
回复
l289318788
2016年06月08日 12:18:35
13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双飞飞
2016年07月26日 10:55:49
15楼

超好的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大虾大虾
2016年07月28日 08:51:23
16楼
感谢楼主的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