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四证,我的注考之路
qq_1449121529364
2015年12月28日 20:02:03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环保大白 于 2016-1-28 22:23 编辑 从11年环评考试开始算起,参加注考已有四年,今年八月份领到注水资格证,注考总算告一段落,预计一时半会不会再参加注考了。四年来,先后参加了环评、环保、咨询和给排水的考试,蓦然回首,往日景象依稀可见 。假若再重来一遍,真不知是否有毅力坚持下来。在在这些考试中,没有参加过辅导班,全凭自学。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是否应该报班,我想,还是依据个人实际条件而定吧。如果个人的基础较好,能主动学习,自觉约束,时间较为充沛,当然可以自学。如果已经丢下课本多年,从事的工作面较窄,时间不充裕或学习主动性不强,报个班督促自己也无妨。

本帖最后由 环保大白 于 2016-1-28 22:23 编辑

从11年环评考试开始算起,参加注考已有四年,今年八月份领到注水资格证,注考总算告一段落,预计一时半会不会再参加注考了。四年来,先后参加了环评、环保、咨询和给排水的考试,蓦然回首,往日景象依稀可见 。假若再重来一遍,真不知是否有毅力坚持下来。在在这些考试中,没有参加过辅导班,全凭自学。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是否应该报班,我想,还是依据个人实际条件而定吧。如果个人的基础较好,能主动学习,自觉约束,时间较为充沛,当然可以自学。如果已经丢下课本多年,从事的工作面较窄,时间不充裕或学习主动性不强,报个班督促自己也无妨。
由于以注水结束,因此发注水板块,若版主感觉不妥,可通知删除。
先从环评说起。
参加环评考试纯属偶然。对于环评,我略知皮毛,学生时代曾在一个环评公司实习过两个月,也打过下手出过报告,但是并不知道还需要证书。11年元旦期间和朋友聊天,朋友不经意说自己考过了环评,建议我试试。上网查了查报考条件和考试内容,想那就试试吧。买了官方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发现内容繁多,于是制定了如下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一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通过环评的复习,发现这个4步走的复习方法对本人效果不错,所以在之后的其他注考中也基本是按照这4个阶段进行。在复习期间,每天晚上8点至11点为学习时间,上班期间不看书。
第一阶段:春节前,了解阶段。通读教材,看不懂的就跳过,不要求完全理解,更不要求记忆,主要目的是对各科目有整体把握,知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弄清环评是什么,各科目讲什么。
第二阶段:春节后-3月底,理解阶段。仔细看书,逐字研读,主要目的是弄清楚每一科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初步掌握环评标准、导则和技术方法,熟悉环评法律法规体系。这个阶段看书不在于快,而在于理解,特别是技术导则与标准和技术方法两科相辅相成,往往需要对照理解。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是打基础,切忌贪快,基础不牢,整个环评知识体系就失去了支撑。这个阶段不要怕麻烦,对于一些感觉难的知识点,多看几遍;感觉易混淆的知识点,前后对着着看,并做上标记;对于技术方法,必要的时候需翻看技术导则与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同样对导则与标准中的规定,也需要翻看技术方法是如何实施的。总之,本阶段的重点是理解。
第三阶段:4月初-5月初,巩固应用阶段。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总感觉有所欠缺,不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于是购买了法律法规、导则、技术方法的800题,开始题海战术。做题是分科目进行的,把某一科做完之后,再开始下一科目的复习。做题之前,先花两天时间从头到尾浏览一遍本科目的教材,毕竟第二阶段前期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有所遗忘,然后分配好每天所需完成的进度。每天做题期间完全凭借已有的记忆和理解,在完成当天进度之后,当天对照答案,不管这道题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都在教材中找到题的出处,并结合教材上下文加深理解和记忆。对于做错的题和难理解的题做好标记。对于题目中的错误选项,也尽量搞明白在什么条件下选择这些选项,例如,大气预测中有几种模式,有可能在题干调解下选择AERMOD模式,但是对于选项中的ADMS、CALPUFF模式也同时回忆一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阶段:5月初-考试。冲刺阶段。本阶段复习的目的是查漏补缺,强化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所有的考试,终究是源于教材,所以我还是从重读教材开始,理顺知识点,重点关注整体知识脉络、可能掌握不牢和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结合800题中的错题加以记忆。由于本人记忆力不是特别好,导则、技术方法两科理解大于记忆,因此我给法律法规多留了点时间复习。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一直没有提怎么复习案例的。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开始复习教材之前,也曾在相关网站学习各路大神的考经,记得一个帖子说他裸考也考过了。我没有这么强的自信,所以给自己留了一些时间,在每个阶段看书累的时候,都翻翻案例教材,权当是看故事消遣,主观上懈怠了,没有系统复习。客观上,在临考前半个月,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总结案例答题的切入点和解答规律。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案例是裸考的。
考试那两天一晃而过,案例全部选的生态题,选择生态题的原因是,计算题可能有陷阱,万一不留神没有避开,一分不得。而生态题只要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噪声、生态、危废、敏感点等角度考虑和阐述,基本不会出方向性的错误,得分几率比较高。考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两个月之后成绩公布,前三科不出意料,顺利通过,但是案例败北,71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自己败在了轻敌,痛定思痛,只能来年再战了。
第二年,虚心学习了考经,从考经中得知历年真题的重要性。这时才意识到第一年从来没有做过真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虽然考过三科,一部分是因为看书仔细做题认真,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运气好。历年真题真的很重要,要认真对待,熟练掌握。因此,在考案例这年,反复剖析了真题考察的知识点。
案例真题主观性较强,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环评专家的解答,也存在不少差异。我比较了各个专家的解答,感觉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贾老师比较相符,最后决定采用贾老师的答案,并辅以其他老师的解答作为补充。
复习案例的过程非常用心。因为前一年考过的导则、方法和法规都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在复习案例之前还是通读了这三科的教材,尤其是导则,这三科的是解决和分析案例的基础,正如前面所述,基础不牢,整体堪忧。之后详细阅读了案例教材,案例教材很厚,但是对每一种类型的环评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们需要在读案例的过程中学习和揣摩案例分析的方法,这是做几道真题所不能体会到的。在学习案例教材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打印出相关的导则全文,看导则中试如何规定的,这对于全面和深入理解导则并将导则熟练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十分有帮助。
最后,因为我选择的方向仍然是生态类的试题,因此,在考试之前,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类案例的分析方法做了总结,每一种题型所需考虑的要素分门别类并熟记于心。所以,第二年的案例顺利通过。
对于案例,还想补充两句。一,很多人都是过了三科单考案例,但是考案例时仅仅关注案例而忽视了前三科才是基础,因此,对于单考案例的朋友,建议先复习前三科尤其是导则。二,还有一部分朋友不重视案例教材,实际上案例考试的灵魂就在教材里,教材虽厚,但是用心读懂后,发现可以归纳为几页纸。三,重视真题,环评考了这么多年,就那么多考点,需要从真题中把握命题规律和答题思路。
免费打赏
qq_1449121529364
2015年12月29日 12:14:48
2楼
环评考试是在五月底,考完环评,休息了一段时间,突然感觉没有学习的日子生活很单调(纯粹是没事找虐),网上说注环刚刚开始考,还没有开始注册,而自己又是学环保做环保,考试对于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是有帮助的。
注环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通过了终身有效,专业考试分为4个方向(水,气,固,声),专业考试需一次通过。基础考试复习资料比较简单,采用了天大板《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复习教程》和高教版的《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基础考试复习教程(专业基础部分)》,并在论坛里下载了历年真题和答案。
注环基础考试共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准备,7月份看基础课,8月份做真题。注环的基础考试不难,不过公共基础主要是数、理、化、各种力学、电工信号计算机和工程管理,这些是大学前两年的内容,年代较为久远,学的东西基本都还给老师了。如果考过环境类的研究生,对数学化学应该有较深的印象,这部分不难复习。但是各种力学和电工信号计算机和工程管理等还是比较生疏,好在公共基础还是考基础知识,都是各门科最基本的东西,不需要深入学习,而且是和下午的专业基础一起计算总分。在复习公共基础的时候,对材料力学和信号两个章节难以掌握,所以就果断放弃了。由于自己一直从事本专业,所以专业基础教材大致翻了一下,发现基本都是已经掌握的知识,所以也就没有花时间复习。
真题十分重要。做完真题可以发现,每年就考那几个知识点,重复率非常高。有些机构把真题分门别类,数学归结到一起,物理归结到一起……个人不喜欢这种做真题的方式,而是在考试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真题。由于考试时间是4个小时,我一般是头一天做好一套试卷,第二天对答案分析试卷。
注环与环评不太一样,需要记忆的东西不多,因此考前也比较轻松,没有加班加点的强化。基础考试那天,上午两个小时交卷,下午一小时交卷,感觉不错。事实证明确实如此,190分通过。
准备专业考试是从第二年的5月份开始的,5月份的主要工作是到各大论坛收集考试资料,确定专业方向。注环分为4个方向,水方向通过率比较低,虽然一直从事污水处理,但是仍然对自己没有信心;大气方向没有接触过,放弃;论坛上普遍说固废方向通过率高,我最初也是选择的这个方向,还买了一些固废方面的书籍,但是学习了一段时间,还是作罢;最终敲定了噪声方向,一方面大学阶段曾经学习过噪声方面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噪声内容比较少,虽然考题较难,但是知识点不多。
确定好专业方向后,5月份已经基本过完,因此复习实际是从6月份开始的。在准备专业考试的过程中,用到了以下资料:
重点资料:
1.《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共5册),专委会,中国环境出版社
2.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贺启环,清华大学出版社
3. 第一天专业知识真题及答案,网上下载
4. 第二天专业案例真题,《注册环保历年真题与解析-噪声方向》,某工培训,淘宝(为避免做广告之嫌,不指名培训机构名称,考噪声方向的朋友自己上网搜寻辨别)
辅助资料:
1. 《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废气卷,固废卷),化学工业出版社,(现已绝版,借阅)
2.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马大猷,机械工业出版社(淘宝影印版)
3. 《环境工程手册-环境噪声卷》,郑长聚,(淘宝影印版)
4. 《注册环保考试标准规范合集》,某工培训,淘宝
先说重点资料。专委会的官方教材自不必说,是必备资料。专业知识考试是开卷考试,教材内容很多,不需要完全记住教材中试怎么说的,但是需要十分熟悉教材内容,理解环境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清楚相似处理工艺的联系与区别,知道规范的适用范围并熟练应用重要规范,能够迅速定位,并对重要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至于什么是重要知识点,可以从历年真题中总结,个人认为,只要是真题中考过的知识点,都需要透彻理解,都可以看作是重要知识点。我想,假如能够熟练掌握真题考察过的知识点并立即知道在哪本书的哪个位置,专业知识考150分还是不难的。
由于选的方向是噪声,所以非常仔细的学习了专委会教材的噪声部分。随着学习的深入,感觉专委会教材噪声部分编写的比较乱,内容粗糙,条理不清晰,部分真题难以在教材中找到答案,而论坛推荐的马大猷和郑长聚两位先生的教材又很厚,内容显著多于专委会教材,翻阅不便,遂琢磨着找一本适合考试的教材,所以跑到书店翻了不少教材比较,发现有一本很好,这就是贺启环编著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非常遗憾,至今在各大论坛和培训机构的推荐资料中,都没有看到这本书。可是这本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易于翻阅,考题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甚至可以不需要马大猷和郑长聚两位先生的书。
第三个资料是真题。真题重要性无需多言,是论坛下载的空白试卷,严格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完成,之后结合教材和规范吃透。
最后是专业案例的解答。不得不说,我考试这年很幸运,某培训机构首次出版了专业案例详解,那一年,真题解析还没有公开发售,从淘宝购买了“限量版”解析。说实话,对于没从事过噪声设计的人来说,案例中的试题往往无从下手,但是有了这本真题解析,对很多问题有了思路。当然,首次出版的解析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我把自己的疑惑通过QQ与出版方进行交流。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本书,我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再来谈谈几本辅助资料。辅助资料中的三废手册,在复习阶段一般不需要看,只有做真题阶段和考场上在重点资料中找不到答案并有有充裕时间的条件下翻阅。马大猷和郑长聚的资料,建议考噪声方向的朋友准备,毕竟有个别案例的解答需要翻阅这两本书,其它方向的无需准备。至于标准混编,有精力就备一本,真题上有题目出自标准混编,但是很少。
另外,专委会教材目录很粗,需要自己准备一个详细的目录粘在教材上以备迅速定位。考前还对噪声公式进行了总结,大概两页纸,粘在书中以免来回翻公式浪费时间。
复习进度安排与环评一样,第一阶段粗看教材,第二阶段细看理解,第三阶段真题+教材,第四阶段查漏补缺。在第四阶段,留了两套最新的真题,在周末的时候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考试,模拟成绩第一天180左右,第二天80左右,这坚定我的信心。
需要提醒的是,考场上考试强度很大,容易劳累,因此考前一定要休息好,中午找好吃饭的地方,快速解决午餐,找个僻静的地方眯一会,下午考试前喝点提神的如红牛。考试中注意时间的安排,不要在个别题目上纠结耽误时间,以免时间不够用。我在这个上面吃了亏,第一天上午全部做完后没有及时涂卡,而在两三道题目上翻书浪费了大量时间,最后涂卡的时间不够了,有大概20分的噪声题没有来得及涂卡,由于选考的是噪声方向对噪声知识掌握的很好,这20分应该差不多是全对的,因此第一天总分只有164分,否则就是180多了。第二天把真题解析也带进考场了,遇到一些题直接翻解析套公式,解题速度很快,不过那一年还是有几道没有见过的新题型,蒙了答案,最后是78分。
回复
qq_1449121529364
2015年12月29日 16:15:08
3楼
再说咨询,本来我对咨询几乎不了解,也没有动过考的念头,老婆单位是做咨询的,她说她单位不少人都考过了,问我要不要考,我想了想说咱们一起考吧。报了五科,买了书(中国计划出版社的官方教材)一看几乎没有接触过,需要记忆的东西还特别多,这不是我擅长的。还是采用4阶段学习法,第一遍看书,不知所以然;第二遍看书,还是不知所以然,顿时十分灰心。
无奈之下,想从真题中找点突破口。很多出版社都有咨询师的真题,但是有不少只有答案没有解析,或者是解析十分简单。经过比较,选择了天一文化的真题精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这套解析试卷不仅对正确的选项进行了解答,而且对错误的选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在什么条件下才选择这些选项,十分全面,因此做一道单选题,相当于复习了4个知识点,事半功倍,效率非常高,效果非常好。在做真题的过程中,一般花一晚上做真题,花两晚上学真题,并在错误的选项旁边也对照答案进行了标注,真正掌握之后才开始下一套试题。这样每个科目做了6套试卷,对知识点已经掌握了70-80%了。考试之前的冲刺阶段,先看一遍书建立本科目的整体知识框架体系,再对照真题进行强化记忆,由于每个选项旁边都做了标注,这样就不需要来回翻答案便可知道每个选项的适用条件,节省了大量时间。
虽然报考了五科,但是只考了第一天的三科,第二天弃考,所幸的是,三科全部顺利通过。第二年准备《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时,还是参考第一年的复习方法。而《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相当于环评中的案例分析,前四科是基础,仍需通读前四科才能建立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单纯为了实务而准备实务是行不通的。经过一个半月的复习,项目评价和实务也顺利通过。
回顾咨询考试,基本上是为了考试而考试,没有实实在在的掌握知识,虽然通过了考试,但是在工作中鲜有应用,因此现在也忘的差不多了。参加其余三个考试所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有应用,对于扩大知识面,增加对工作的全局把握,深入分析问题还是很有帮助的。
回复
ars1600
2015年12月30日 17:04:54
4楼
牛人!
太强悍了!
回复
zcb780607
2015年12月31日 09:11:44
5楼
向楼主学习。。。。。。
回复
qq_1449121529364
2015年12月31日 23:54:06
6楼
这两天比较忙,没来得及写注水,心里一直挂念着此事。今天是2015年最后一天,想着还是要在今年把这事做一个了结,以免越拖时间越长。
如果说考环评是无意,考注环是好奇,考咨询是无聊,那么考注水就是挑战自己了。注水考试一向不简单,最难的年份全国仅通过30余人;虽然已从事环保工作多年,但是一直偏重于工艺而非设计,而且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对于给水和建水了解不多,因此一直没有勇气面对这个魔鬼般的考试。考之前也犹豫过多次,最终还是横下了一条心,以注水作为注考生涯的最后一场考试,拼一把。
下了决定,就全力以赴。
一.基础考试
首先面对的是基础考试,基础考试用到了以下资料:
1. 公共基础:教材与注环相同,还是天大板的教材;
2. 专业基础,《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专业基础课精讲精练-给水排水专业》,冯萃敏,中国电力出版社。
3. 历年真题空白卷。
其它参考书目:
《水文学》,黄廷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流体力学 泵与风机》蔡增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因为是放手一搏,所以从6月份开始看书,总共花了3个月的时间,即便是出差也带着书,保证每天3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公共基础依然是放弃材料力学和信号两章,不再骜述。冯翠敏的精讲精练内容浓缩度高,假如走出校门多年或是在学期间接触比较少,对其中某些内容理解起来还是显得有些困难,因此对于比较陌生的章节,参考上面的教材。每学习完一章,做书后的习题加深理解。看完两遍全部章节之后,以真题检验学习效果。从个人感觉来说,注水基础考试难于注环,但是踏踏实实走来下,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还是能够通过的。最终基础考试成绩比注环高一些,200+。
二.专业考试
注水之难,难在专业。注水考察的广度和深度都非一般考试所及,从事设计的朋友工作很忙,虽日常接触,但系统复习的时间不多;而非设计行业的对规范不够熟悉,熟练应用程度不够。因此建议不管是做给排水设计的,还是从事其他工作的,都是尽早准备为妥。
(1)考试资料
准备完善的考试资料是注水考试中重要的一环。注水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准备齐必需的考试资料,搜罗齐全这些资料很费精力,在论坛上大家往往简称红宝书、绿宝书,可是初次接触的却不知所云,这里,我把各种资料的全称和简称写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结合论坛和各大培训机构的推荐,我选择的资料如下:
教材与真题类:
1.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专业执业资格考试教材(1-4册),秘书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秘三修订版,这套教材时有更新,建议选择最新的版本)
2. 绿宝书《全国勘查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给水排水专业全新习题及解析》,冯翠敏,化学工业出版社
3.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6-13真题空白卷,淘宝
4. 红宝书《给水排水历年试题与解析》,张福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这本书讲解比较透彻,完全按照年份排列,做完真题后核对答案十分方便。
5. 注册给排水考试真题分类整理及详解(2006-2013)上下册,老妖,淘宝,答题赠送。老妖在网上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认真填写了答卷,老妖团队很讲信誉,邮寄了这本书。本书没有公开发行,特点是按照秘书处教材的章节编写,有助于理解同类型的考题和出题规律、解答思路。在个别习题上,老妖的解答与红宝书存在差别,有助于开阔思路。
规范类:
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2012年10月1日执行)
8.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9.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1.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12.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2-2008
13.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14.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2010年版)
辅助资料:
1. 给水工程,严煦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排水工程,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习题解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杨海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复习方法
我是从5月份正式开始复习的,第一遍是看秘书处教材,第二遍把教材与规范对照着看,重点的、易混淆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并且与条文解释一起看,做到比较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初步熟悉规范条文及其解释,为第三阶段的真题演练做准备。到了做真题的时候,我是先做了06-11年的专业知识,以求进一步熟悉教材,并初步掌握规范的应用方法,知道考点的分布及其在教材和规范重对应的位置之后,才进一步研究专业案例。在做前几套真题时,并不严格掌控时间,对于一道题,哪怕翻书的时间长一点,也尽量找到在教材和规范中的出处,所以一套题所花的时间不止4小时。实际上,翻书查阅的过程就是熟悉教材和规范的过程,也许翻阅的条文并不是本题的出处,但是也许下一套真题就考到这个条文,因此,虽然前几套试题花的时间多,但是收获颇大,做后几套试题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
由于做最初几套真题的时间大于4小时,为了有针对性的提高解题速度,我对每一套真题中在给水、排水、建水上花费的时间计时并统计,找出在那一部分花费的时间较多,这就说明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牢,需要进一步强化,同时在下一次测试时有意识的提高这部分的解题速度。经过多次训练,对答题时间控制的比较自如。
再一个方法是对建水规范中相近的知识点做标记,我的感觉是,建水规范比建水教材使用的频率高。建水中有很多相近的条文,能否正确辨别规范的适用条件是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建筑热水供应的设计热水量在规范的不同页数均有规定,那么就在几个相似规定的条文前标注上其余条款的位置以便翻阅。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对比条文时,有助于区分其适用条件;在考试查阅时,有助于快速定位。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除了真题,几乎没有做其它试题,遇到不会的先自己琢磨,琢磨不透的在论坛和QQ群里与考友交流,向大神请教,不留死角。对于注水真题,多做几遍,每次都有新收获,要多动手,多翻阅,千万不要以为这道题曾经做过就轻易放过,否则会对条文生疏或理解不深,考试时耽误时间或掉进陷阱。多做几遍之后,剩下的难题越来越少,考前重点看剩下的题目就行了。14年特别幸运的是,考试之前下载了老妖的模拟试卷,一直没有时间看,在临考前的一个晚上,顺手对照给的参考答案翻了翻,竟然中了一道案例,好像是给水的案例,和3次方成反比,为此美了好几天,呵呵。
因为注水考试用到的参考资料特别多,考试的时候分门别类、码放整齐,可以减少找书的时间。考试时不会或没时间做完是正常的事情,需放平心态,勿自乱阵脚;认真审题,避开陷阱,保证答题正确率,即使做不完,通过的可能性也很大。最后报一下成绩:142+7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祝愿考友们好运。
回复
ars1600
2016年01月01日 12:40:19
7楼
更新了,膜拜ing
回复
zcll一定行
2016年01月02日 01:16:16
8楼
强人:o:o考试型选手
回复
给排水老侯
2016年01月02日 16:06:33
9楼
自惭形秽啊!!!!!!!!!
回复
陈工培训
2016年01月03日 16:02:26
10楼
不错,赞一个!
回复
qq_1397032531723
2016年01月04日 09:38:16
11楼
感谢lz,我15年毕业,在设计院做排水,准备16年考注水基础。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