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热议话题】“搭积木”造房遇寒冬,装配式建筑面对五大冷思考
晓晓布丁
晓晓布丁 Lv.16
2015年11月04日 15:10:04
只看楼主

结构热议话题





















结构热议话题

















话题导读:



用10余天甚至只用5、6天就能盖好一栋楼,楼板、墙壁等部件都在现场进行安装,造房子如同“搭积木”一样简单……近几年这样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但就在装配式建筑不断升温的当口,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领跑者城市之一的沈阳却遭遇尴尬。












近日有媒体报道,2014年整个沈阳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构件厂销量仅2万立方米,产能释放率只有8%,虽有“积木”却无处可“搭”。同样令人担忧的是,


哈尔滨、合肥、江苏


等PC发展较为领先的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类似沈阳的情况。













思考:




市场去哪儿了,政府力推的装配式建筑阻力在哪里?随着装配式建筑实践应用的深入,诸多困扰随之凸显。






















1





疑问一:建筑质量安全有无保证?













看上去很简单的“搭积木”,其实没那么简单,还有诸多疑问待解。关于装配式建筑,有媒体这样表述:“这种采取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的建筑,不仅可省时、省工、省钱,还无污水、无噪音、无粉尘,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而且完全达到传统建筑的防震、安全、耐用要求。”——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呢,还是夸大其词,值得推敲。尤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质量安全,装配式建筑真的令人放心吗?










装配式建筑一大标志就是使用PC。

PC(Precast Concrete),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的简称

。现在业内所说的PC,通常是指是

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而这种装配式的结构体系其实已经在我国由来已久。据专家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广装配式房屋的发展,其中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发展得较为迅速。但装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质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样式较为单一,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在我国推行的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那么,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的房子质量安全是否可靠呢?


专家分析:



采用此种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将预制PC构件的钢筋伸入现浇构件中锚固连接,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相比装配式大板结构,质量有明显进步。然而,即使目前PC结构连接方式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建设及产业现代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正忠一直为此担忧。












2





疑问二:成本是高了还是低了?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某大型PC构件厂,前几年投资几亿元建起的PC生产线,现在几乎处于停产状态。


行业现状:




接不到活儿,目前产业链不完善,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等都跟不上,房企对目前还处于成本高、技术不稳定的PC往往持只关注不行动的态度”

。此种窘况,在沈阳、哈尔滨、合肥、江苏等PC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都有出现。










事实上,相比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子,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工期短、无噪音、无粉尘、环保等,照道理装配式建筑市场应该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如今处境尴尬呢?“成本高是重要因素。”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据悉,PC工厂需要大面积堆场以及配套设备和工具,堆存成本高;PC的运输和吊装成本也比较大;此外需要对配合安装的施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这块成本也不低。据沈阳某企业的一份资料显示,其一个标准PC工厂项目,国内设备需10690万元,国外设备需13290万元,土地投资需6610万元(不含绿建),总投资超过3亿元。一些施工单位负责人坦言:“如果投个两三千万元就能建个PC厂还行,如果要上亿元,那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了。”根据沈阳某住宅小区的调研数据显示,采用PC构件(预制率45%以上)的综合成本要比传统现浇高出不少,PC构件(外墙板、内墙板、楼梯综合价)一立方米最起码要2300元,而现浇混凝土每立方米只需要1600~1800元。










万科集团总规划师傅志强结合万科集团近20年工业化建筑的实践认为:


“目前阻碍工业化建筑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高,如果做了这个装配式建筑,成本却要高出1000元/平方米的话,这就没有竞争力了。”




















3





疑问三:装配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吗?






吐.jpg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建筑装配化就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把几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三者相关联,又有所不同。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特点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而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而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






那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处长叶明的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叶明认为,“装配化”仅仅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表现,或者说,仅仅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一种生产手段、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全部。


《《《《






相关内容推荐:






“中国速度”惊呆美国人 长沙57层高楼19天建成

 















4





疑问四:配套“软件”是否到位了?















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和路径,建筑装配化无疑是需要鼓励推广的,但目前相关技术标准是否完善、相关鼓励政策是否就位了呢?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这些配套“软件”有缺陷,还需升级完善。






观点一:首先是技术体系仍不完备。


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技术标准滞后也是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的一大拦路虎。传统施工方法,大到钢筋上下分配的比例、楼板荷载的具体重量,小到一个房间里面几个插座几个门窗,都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而装配式建筑的梁、柱钢筋如何配比,水、电设施如何安装等,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体系。虽然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提供了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但业内人士指出,从标准体系而言,还需不断研究加以完善,尤其是有关传统的监管措施不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观点二:其次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


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内的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关。目前来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本身的造价一定时期内不会低于现浇剪力墙,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此种技术是很难发展的。此外,降低成本、培育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是推进建筑装配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建筑装配化尚未形成“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








观点三:鼓励政策尚不够完善。


全国有许多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在各项政策中,面积或容积率奖励最为直接,各地基本为按装配式建筑面积奖励开发商3%的容积率(不支付土地出让金或很少的费用)。虽然多个省市出台了类似政策,但目前3%奖励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政策不完善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有奖励均给予开发商,对设计、施工等缺乏考虑。鼓励政策应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而不仅仅是开发商。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建筑设计部主任卢鹏就直言,如果把建筑装配化比作是一棵今后要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虽然现在不缺外部的呼声、需求和政策的支持这些“雨水”,但设计、建筑、安装环节等“土壤”还不足。












5





疑问五:是追求PC率还是社会效益?













截至2014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甚至明文规定了PC的建筑面积比例,有不低于20%的、25%的、30%的,也有要求不低于50%的。“PC率”,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衡量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叶明担心地说:

“PC在国内已经过热了,现在各地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只盯着PC率。住宅产业化虽然离不开PC,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不能等同于PC,我们不能走进过度强调PC率的误区。在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大量做PC连找设计机构、审图机构都不好找,千万不能一哄而上。








发展装配式建筑,我们究竟要的是PC率还是社会效益?“一些装配式住宅项目虽然在结构上采用了预制构件,但从整体上来看没有达到节能目的。甚至某些建筑采用了各种技术后虽然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是实际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依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污染。这些现象都值得行业深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文林峰指出。






“搭积木”,没那么简单。目前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在顶层设计、技术标准、全产业链打造、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缺陷,这是全行业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认为,大力创建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建筑通用体系与部品技术,发展装配式建筑,突破传统生产建设模式、促进建筑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应当成为当前我国建设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科技攻关目标。











话题探讨:


发展装配式建筑,我们究竟要的是PC率还是社会效益?19天搭建57层高楼的“中国速度”对于建筑行业是值得推崇的吗?回复本主题帖,谈谈你对“



装配式建筑


”的看法吧!


















蜀中月
2015年11月04日 15:34:48
2楼
政府继续大力推行~~必然会过热~~
回复
小子你好
2015年11月04日 15:36:21
3楼
又是一门好技术,可惜现在是寒冬,只能一起冷藏起来了~
回复
shixingshangjiang
2015年11月04日 17:06:23
4楼

政府继续大力推行~~必然会过热~~
回复
夜雨神
2015年11月04日 17:27:36
5楼
谢谢楼主,很好
回复
wxf20072008
2015年11月04日 18:02:44
6楼
为什么干什么都是一窝蜂呢
回复
蓝天飞翔
2015年11月04日 19:25:23
7楼
结构安全计算还需验证,成本设计也要考虑
回复
晓晓布丁
2015年11月04日 20:25:00
8楼
wxf20072008 发表于 2015-11-4 18:02 为什么干什么都是一窝蜂呢这就是典型的跟风热
回复
co1441616935718
2015年11月05日 09:47:20
9楼
现在好多学校也在搞装配式研究,我的论文就是装配式。
回复
胡思宇
2015年11月05日 09:47:23
10楼
很好的资料,多谢分享。
回复
骑木桶的飞人
2015年11月05日 09:48:21
11楼
既不安全又不合算,没有人回去搞的,房地产市场只有那么大,越早吃完越早没得吃,而且pc的灵活性太低,高端市场不适用,百姓自家做的时候考虑后期改造什么的就更不会用了。速度不是建筑应该追求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个,做做管道什么的还好,真正到建筑上感觉行不通,尤其大方针针对千城一貌要改革,后期改造的时候几乎就没有什么可行性了,感觉会被淘汰的。无论国家怎么支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