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框架顶层门刚结构的建模及计算总结
贝壳小七
2015年10月22日 14:41:18
只看楼主

底部框架顶层门刚结构的建模及计算总结 (本文以PKPM为例,使用其他软件应自行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只做一个启发。) 建模方法:建议使用“门式刚架三维设计”建模,模型中建立各个刚架立面,下部框架可按夹层或直接绘制网格线建立。立面建完之后,将系杆建入(纵向框架梁可以按系杆输入),纵向的次梁不建。屋面水平支撑、柱间支撑可在此建模。 设计方法:三维建模完成后,加载荷载并计算,按设计结果调整截面至合适的截面。每一个立面都要进行设计,直到所有立面都完成。参数设置里面,设计规范应选择《钢结构规范》,结构类型可以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如果只有局部夹层的话)或者“多层钢结构厂房”(如果层数较多的话)。屋面梁建议设置为按门规验算并按压弯构件复核。

底部框架顶层门刚结构的建模及计算总结
(本文以PKPM为例,使用其他软件应自行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只做一个启发。)
建模方法:建议使用“门式刚架三维设计”建模,模型中建立各个刚架立面,下部框架可按夹层或直接绘制网格线建立。立面建完之后,将系杆建入(纵向框架梁可以按系杆输入),纵向的次梁不建。屋面水平支撑、柱间支撑可在此建模。
设计方法:三维建模完成后,加载荷载并计算,按设计结果调整截面至合适的截面。每一个立面都要进行设计,直到所有立面都完成。参数设置里面,设计规范应选择《钢结构规范》,结构类型可以选“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如果只有局部夹层的话)或者“多层钢结构厂房”(如果层数较多的话)。屋面梁建议设置为按门规验算并按压弯构件复核。
(题外话:关于规范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和结构本身的特点以及抗震均有关系,不能简单地认为按上面的说法设置一定是正确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框架补充建模:转到框架的“三维模型与荷载输入”,仍进入刚才的模型目录,可以看到程序自动生成了各个标准层,顶层的坡屋面也自动设置了“上节点高”。这也是我建议先使用门式刚架建模的原因,这样可以方便的生成顶层的斜梁及变截面梁。
(注:1、建议保留原模型,复制一个目录来进行补充建模和后续步骤。2、使用其他的设计软件,可能更容易建立空间模型。总之大家可以适当选择设计软件和建模方法,不可拘泥于此。)
在这里,需要补充布置框架部分的纵向钢梁,以及尚未布置的支撑等必要构件。最后生成楼板和布置荷载。楼板和屋面板可按实际需要设置弹性板或刚性板。一般来说,我们不考虑楼板对钢梁的作用,建议不考虑面外刚度,可以选择刚性板或弹性膜。如果要考虑楼板对钢梁的作用,使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会比较好。屋面板一般是使用彩色压型钢板,结构计算时,不考虑板的刚度。因此可以输入0厚度板来导荷载,同时不会对构件提供额外的刚度。但是这样做有个问题,顶层刚度相对于下部框架要小很多,振型及平动或扭转计算结果会比较糟糕,个人认为可以将屋面板设置为较小的厚度,比如10厚,有限地考虑屋面板的面内刚度作用,结果会比较好。当然这样得到的计算结果和门式刚架模块的结果差异较大。
结构上布置的荷载,应该和门式刚架模块里设置的荷载相当。否则计算结果不具有可对比性。压型钢板楼盖,一般按单向板考虑,应设置导荷载方式为单向。
计算分析:补充建模完成后,使用SATWE分析即可(使用PMSAP也是可以的),各个参数的设置就不多说了,详见相关的资料。关键的几点:顶层的钢梁钢柱应设置为“门式钢梁”或“门式钢柱”,系杆设置为“两端铰接”。梁柱的刚接或铰接,也应该和门式刚架模块的设置相一致。坡屋面需要设置特殊风荷载。
使用SATWE分析后,下部框架模型应按设计结果,进行调整。一般问题可能集中在框架柱沿纵向的方向,因为之前的门刚设计时,是不考虑框架在纵向作用力下的反应。钢梁的设计结果,应该和门式刚架模块的结果相一致的,如果相差太大,应检查模型和荷载。
顶层门刚的分析结果,两个模块差异是比较大的,原因除了上文的原因,还在于门规和钢规对屋面斜梁的计算方式略有不同,而且SATWE计算时会将变截面梁简化为截面相当的等截面梁。顶层的设计,笔者建议仍然按照门式刚架模块的设计结果,比较准确。当然,应该在门刚模块中将下部框架按SATWE验算的结果重新修改后再计算、出图。
(注:这就是前面保留原门刚模型的作用,可以用来完成顶层门刚的设计。)
下面总结几个问题。
一、既然顶层的结果不准确,是否可以不建入模型中?
答:否。因为需要使用顶层结构对下部框架提供准确的结构刚度和荷载。如果不建,刚度不准确,且荷载设置麻烦(需要输入结构自重、恒荷载、屋面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等)。
二、有的资料中,在使用SATWE计算时,有修改顶层钢柱计算长度系数的步骤,是否有必要?
答:可以不修改,毕竟顶层的结果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而且据笔者已有的设计结果,在门刚平面内,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在两个模块中相差并不大。在平面外,门刚模块默认为1.0,框架模块则按纵向刚度计算,实际上更加准确。如果认为需要修改,有的资料中是将顶层门刚放置到地面后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但笔者建议直接按门刚三维模型里面的结果填入即可,因为底部框架的刚度,达不到地面的无限大刚度,对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
(注:问题二中所说的“有的资料”指的是:PKPMCAD 工程部的朱伟、马恩成所著《框架上门式刚架结构整体设计》一文。另有类似的文章,皆可作为参考。)
三、水平支撑、柱间支撑的作用?是否可以不建?
答:在门式刚架中,支撑的作用是维持结构刚度,以及传递各种纵向作用力。笔者观点:框架部分的支撑,是需要建模的;门刚部分的支撑,能建模是最好的,它对结构的刚度有一定的贡献,不建模也是允许的。按照门式刚架轻型房屋的相关理论,门式刚架的整体刚度,主要由屋面板及墙板提供,支撑的主要作用还是体现在传递作用力方面。而顶层结构的计算结果,我们是不需要的,如果没有建立支撑构件,影响也不会太大(这里建议设计人员自行对比,可以有个更直观结论)。当然,实际工程中还是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水平支撑和柱间支撑的。
以上简单总结了此类结构的PKPM设计方法,因笔者做此类结构数量有限,经验尚不丰富。对此类结构有心得的,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

免费打赏
无间道
2015年10月23日 08:29:29
2楼
可以学习一下。
回复
ctxxxci
2015年10月30日 00:43:30
3楼
可以学习一下。
回复
wfj11111
2015年10月30日 09:51:00
4楼
谢谢楼主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走弯路的人
2015年10月30日 16:30:35
5楼
我看楼主回复了另外一个人的帖子:很仔细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楼主
隅撑既然是约束受压翼缘的,那我想问问在斜梁上面的隅撑,是否只在端部三分之一左右的范围内才设置,还是沿着斜梁全长设置,墙梁上面是否也需要布置隅撑阻止柱子平面外失稳,柱子是否按照隅撑最大间距全长进行设置或者仅仅是根据你计算的时候柱子平面外的计算长度来进行确定???或者按照门式刚架规定7.2.14仅在转折处和斜梁下翼缘受压区设置?但是斜梁平面外计算长度我们取3m的时候,在斜梁的受拉区计算长度到底是怎么确定的?还是说檩条可以作为一点平面外的约束???
回复
贝壳小七
2015年11月02日 10:13:27
7楼
走弯路的人 发表于 2015-10-30 16:30 我看楼主回复了另外一个人的帖子:很仔细 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楼主隅撑既然是约束受压翼缘的,那我想问 …因为屋面受负风压,也就是风吸力,也可能造成屋面梁中间段下翼缘受压,这个看弯矩包络图是很明显的。所以,应该沿全长设置隅撑。柱上的隅撑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没有取全柱高,必须设置通长系杆或隅撑来减小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一般情况下,我是不设置柱隅撑的,也就是说不靠减小柱的计算长度来设计柱截面。最后一点我不太明白,按理和受拉部分没什么关系,只要能约束受压翼缘就行了。
回复
ctxxxci
2015年11月07日 21:04:34
8楼
底部框架顶层门刚结构的建模及计算总结
回复
中村俊辅
2015年11月07日 21:37:14
9楼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wkzhao
2015年11月09日 08:47:19
10楼
资料不错,值得收藏。谢谢楼主。
回复
askzhu
2015年11月09日 13:10:25
11楼
底部框架部分还用设置柱间支撑么?一直不太明白,如果设置的话,我认为也仅仅是控制一层的柱顶位移。如果不设置柱顶位移能够满足,是否可以不设置呢?如果设置,此处的柱间支撑是安受拉构件计算还是按照受压构件计算呢???
回复
贝壳小七
2015年11月10日 13:48:41
12楼
askzhu 发表于 2015-11-9 13:10 底部框架部分还用设置柱间支撑么?一直不太明白,如果设置的话,我认为也仅仅是控制一层的柱顶位移。如果不 …可以不设置支撑的。使用这种结构的也普遍都是多层结构而非高层结构。设置也是允许的,普通的抗侧力构件,没什么特殊的规定。如果设置的话,按只受拉的构件设计也可,按受压的构件设计也可。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