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2.9全球公顷。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 这份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生态足迹影响分析》报告,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在不同的城镇化路径选择下,未来15年中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的相应变化趋势,为中国各级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与借鉴。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2.9全球公顷。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
这份题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生态足迹影响分析》报告,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在不同的城镇化路径选择下,未来15年中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环境的相应变化趋势,为中国各级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启示与借鉴。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14年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城市数量近650个,建制镇近2万个。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的人均生态足迹高出1.4倍-2.5倍,城乡之间的生态足迹差异非常明显。如何破解城镇化发展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问题,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报告构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系统联系起来,将2015年-2030年的中国发展做出两个情景假设:基准情景与绿色情景,对两个情景下中国2030生态足迹与环境前景展开分析。
在基准情景下,未来15年中国的生态足迹变化将经历两个阶段:2015年-2025年,产业结构仍然为资源消耗型,生态足迹仍在逐步增加,碳足迹占比达到峰值,但逐渐接近生态足迹的峰值;2026年-2030年,城镇化转向集约化发展,人均生态足迹的增值效应逐渐减弱,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2.9全球公顷。快速增长的居民收入,将带来难以抑制的消费需求升级。如果没有必要的政策干预,中国未来消费增长和消费模式改变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将持续加大。
绿色情景可以带来更高的生物承载力,消费更少的生态足迹,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在绿色情景下,中国2025年即可达到碳排放的峰值;2026年就可以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人均2.7全球公顷。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情景的资源效率的提高将越发明显,也将带来更高的绿色投资需求。
“通过动态的模型分析,可以给中国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规划过程中的政策选择提供积极的启示。”WWF中国执行项目总监李琳博士说,“通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投资,可持续的城镇化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更好的选择,将模型中的绿色情景变为现实。”
报告还建议,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要注意3点:第一,走更加绿色的城镇化道路,避免城市化的“锁定效应”;第二,加强多方面政策的协同进行,从生产端和消费端同时入手,降低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足迹;第三,引导绿色消费,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参与城镇化的相关规划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