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和企业老板聊天的机会,在接触过程中发现,这些老板都希望笔者能够积极的献言献策,并且这样的献言献策能够为企业带来立杠见影的效果,笔者没有这样的能力,即使有,笔者也不会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不是笔者的职责,笔者的主要职责是将企业内在的运行规律给它总结出来,并将其说清楚,讲明白,这其中存在哪些可能性,比如在发展方向上有什么样的选择,选择的背后应该遵循一种什么样的逻辑,也就是说笔者的主要职责是分析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提出方案等等。分析问题的目的是让其老板能够重新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来重新规划、制定企业的决策方针和具体的执行方法。
老板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问题是这种要求在笔者看来是老板们将问题本末倒置了,笔者谈到企业内在的运营规律实际上是任何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必须敬畏和遵循的基本底线。企业只有将自己的经营建立在这一基本底线的基础上,才可能有企业家精神,即创新,背离了这一底线,企业的经营就盲目了。为什么中国企业老板都存在这种本末倒置的问题呢?这值得思考。
首先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讲,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一种对自然之律和社会之律进行探寻和追寻的冒险精神,虽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对世界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比如7岁的小孩--曹冲能够称象,应该说够聪明的了,但是中国人并不智慧,这种偶然的发现没有让中国社会必然的发现阿基米德定律或者出现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于是在物理学中中国人就无所建树了。中国人有能力发明火药,但是中国人却没有能力发现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在化学领域就无所作为了。中国人有能力证明勾股定义,但是无法用代数的方式表述出来,于是数学方面也就没有一席之地。这反映出的是中国人追求的是知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这样就让我们一直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结果是只能够有偶然的发现,而没有必然的发明和创造。中国这种文化传统,在没有经历自然或者社会的洗礼,也就被我们完整的继承下来了,并且还一直发扬光大,于是直到现在我们依然沉浸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的状态中。作为其中一员的中国企业老板目前也是这样一种状态。
其次我们在来看看现实的情况吧!中国的改革遵循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只要是能够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原则。这样的三原则,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被遵循了。于是我们的企业老板就集思维平台、实践操作平台和理性评价平台于一身,她们的一枝独秀,实际上就让自己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因为企业老板集三个平台于一身之后,自己就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了,她们的思维或者思想神圣而不能够质疑,更不用说批判,于是她们需要的仅仅是操作层面的具体做法,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而不是经营效果,这实际上是说我们的老板在缺乏一种内在约束、中间制衡和外在的监督的机制下,来经营自己的企业,我们只能够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混乱,因为在没有敬畏和遵循,就只能够让她们狂妄了,这是天令其亡的预兆,可惜她们无法看清楚自己是谁和自己本应该是谁,所以就不要指望她们能够自我约束与突破而改变自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老板很容易昙花一现的根源。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国家或者地区,这三个平台是有着严格的社会分工的。比如思维平台是由大学、研究机构与咨询公司来构成,她们提供的是方向、内在规律理论与手段、方法;理性的评价平台由媒体负责,她们提供的是第三方公正的评价与评判;实践操作平台是企业老板主导,它强调的是实践结果,这种共生、共赢就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繁荣与壮大。而中国缺乏这样的一种共生、共荣与共赢的互动平台,于是我们的企业经营就成了老板们的独角戏,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
最后中国的社会评价体系是成王败寇理论,也就是只强调结果,而并不重视过程,更不用说强调过程必须遵守公平、正义、平等等等社会底线了。这种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在缺乏自我约束、中间制衡和外在约束下,只会进一步的刺激我们的企业老板急功近利,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所以我们只能够看到的是企业外在的光鲜的一面,而看不到企业罪恶的一面。而一旦企业出了问题之后,我们就发现企业里外都坏透了,我们对企业大失所望,而这样的结果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现实的指导原则过于粗放和社会评价体系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等等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让我们的企业老板本末倒置成为一种必然,她们只强调手段方式来实现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企业经营的根本是一场思想的争夺战这一原则,于是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举步维艰了。如果不进行一场社会层面的革命的话:彻底的摧毁这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同时建立起一种科学、人文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要出现健康、持续、稳健的企业几乎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成为行业领导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