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2.03【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应怎么算
曾晓峰
曾晓峰 Lv.14
2015年08月31日 08:40:29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曾晓峰 于 2015-9-1 08:40 编辑 从上2.01、2.02中已确定了【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概念,但具体应怎么算?

本帖最后由 曾晓峰 于 2015-9-1 08:40 编辑

从上2.01、2.02中已确定了【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概念,但具体应怎么算?
免费打赏
聪聪鼠85015
2015年08月31日 11:05:03
2楼
按《荷》规8.2.2条调整,算出修正系数η,关键是一栋建筑物的z值是不同的。按照风载的算法是把荷载集中到楼面处,有多少层就有多少个z值,多少个η,每层修正都不一样,软件不好操作啊。
看来只有手算风荷载了,求解。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08月31日 11:27:01
3楼
Z建筑物计算高度,当我计算风荷载时,风荷载为一倒三角形,我认为该三角形合为点即为建筑物计算高度,如象你说,,软件不好操作.
回复
co1431243480504
2015年08月31日 11:40:01
4楼
座等下回分解:hug:
回复
wxf20072008
2015年08月31日 11:42:18
5楼
手算一下也不难吧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08月31日 14:04:14
6楼
答: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确定有两种方法:
1.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8.2.2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除可按平坦地面的粗糙度类别由本表8.2.1(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建筑地点海拔高度减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E.5全国各城市的雪压、风压和基本气温 表中【海拨高度】)确定外,还应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修正系数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也就是山区建筑即要考虑《建筑结构荷载规范》8.2.2条的地形条件修正,也要考虑《建筑结构荷载规范》8.2.1条的风压高度修正,只是这均不计入建筑高度,这建筑高度计算机会考虑,只考虑建设地点的海拨高度。
即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8.2.2条求得地形条件的修正系数μ乘以基本风压、乘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便得【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此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取值依据,应是:所建工程地面海拨高度减去(《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E.5全国各城市的雪压、风压和基本气温 表中【海拨高度】)。

2.是根据地勘报告中(或气象部们为建设地点提供的)重现期为50年的最大风速。作为建设地点的基本风速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E.2.4条计算确定。此风压即是建设地点的基本风压,也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但必须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本地区基本风压。
注意:如某地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E.5全国各城市的雪压、风压和基本气温 表中【海拨高度】为6.0米。而工程建造在该地区下一县域内,“空旷平坦地面”,如海拨高度100米。这种情况一定还是要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8.2.1及8.2.2进行高度100-6=94米的修正及地形条件修正。
如图203 你站在B;C之间为“空旷平坦地面”, 但你把本地区与建设地点一起考虑,绘成图203,无非是α取值小些。
回复
light88
2015年08月31日 21:31:35
7楼
风压不可含糊啊。:victory:晚来学习
回复
黑毛衣free
2015年08月31日 22:05:53
8楼
mark一下,慢慢体会
回复
曾晓峰
2015年09月15日 17:17:02
9楼
wxf20072008 发表于 2015-8-31 11:42 手算一下也不难吧大家好!感谢各位同行长期以来的参与、关注、指导。在此真心谢谢了!从明天起【每日】一论设计中常见问题,结束。以【每日——问与答】与大家见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有好的【话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大家讨论或解决。就我本人一定。由于本人知识局限,对钢结构及高难的特种结构不甚了解,不论答复时还望谅解,也希望其他同行能给与指导。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