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oyo10828 于 2015-8-31 08:59 编辑 3 抗震设计目标3.1 地震作用大小与发生概率 根据统计,地震烈度概率分布符合极值,不同的烈度分布区分布形状有所不同。规范规定,对小震去设计设计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为63%对应的值,对中震去设计设计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为10%对应的值,对大震去设计设计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为2%~3%对应的值;重现期分别为50年、475年和1600~2400年的地震。地震影响系数比值大约:中震为小震的2~3倍,大震为中震的1.5~2倍,大震为小震的3~6倍。具体参见论文【考虑地震环境的设计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确定,】(马玉红,谢礼立)
3 抗震设计目标 3.1 地震作用大小与发生概率
根据统计,地震烈度概率分布符合极值,不同的烈度分布区分布形状有所不同。规范规定,对小震去设计设计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为63%对应的值,对中震去设计设计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为10%对应的值,对大震去设计设计基准期50年,超越概率为2%~3%对应的值;重现期分别为50年、475年和1600~2400年的地震。地震影响系数比值大约:中震为小震的2~3倍,大震为中震的1.5~2倍,大震为小震的3~6倍。具体参见论文【考虑地震环境的设计常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确定,】(马玉红,谢礼立)
3.2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
地震作用是一种无法预知发生时间和大小的荷载,在有限的投资下提出合理的设计目标,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分设防类别,让结构在不同水准的地震作用下,处于不同的状态,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
(1)第一水准:小震不坏 :所有构件按弹性力学做抗力设计
根据荷载作用发生概率和国民经济特点,我国选用了小震作为结构弹性阶段地震作用力。另外一个原因是,结构抗水平力越好,侧向刚度越大,自振周期越小,地震作用效应越大。如果采用中震水平荷载计算,抗水平承载力要增加1倍多。地震响应也增加。
采用了小震作用计算,结构可以做弹性计算。软件计算也是基于线弹性计算地震效应。
(2) 第三设防水准:大震不倒
建筑不倒的标志抗竖向构件在地震下不倒塌;结构重心在地震情况下部发生过大偏移,发生过大的二次弯矩。为了达到这一点规范做额很多规定
a. 防止过大位移:减少二次弯矩规范做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规定;见3.4.3;结构弹塑性位移角限制表5.5.5,高规规定的结构最小侧向刚度(5.4章)
如果是弹性设计,规则不规则其实都无所谓,因为都是经过设计,安全没有问题。但是面对地震就不同了,还有中震和大震等着。平面不规则,在水平力下回扭转;竖向不规则,某些地方太刚,某些地方太柔,在同样的压重下,竖向不规则的更容易倒塌;(二次弯矩更大)
b.防止倒塌,加强竖向构件,重要抗侧力体系:混凝土的框架,剪力墙、薄弱部位加强,对构件配筋率规定。对钢结构做了抗侧力体系选型、强支撑内力调整、耗能梁设计和构板件宽厚比、
(3)第二设防水准:满足了不坏 和大震不倒,自然就可以做到中震可修。
转载 丁 丁 土 木 论 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