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
我是工人我骄傲
2015年06月16日 12:45:19
只看楼主

  1生态宜居城市的理想   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中,人们对居住需要有着朴素而丰富的阐述。“安其居,乐其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诗人、哲学家的言语反映出古代中国居民对于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一直追求的理想。2000年“‘UR2BAN’世界城市未来大会”的报告中指出:适宜居住的环境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但在当今世界里,并非轻而易举的任务,它需要人们作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

   1生态宜居城市的理想
  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中,人们对居住需要有着朴素而丰富的阐述。“安其居,乐其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诗人、哲学家的言语反映出古代中国居民对于居住环境质量的追求。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一直追求的理想。2000年“‘UR2BAN’世界城市未来大会”的报告中指出:适宜居住的环境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要求,但在当今世界里,并非轻而易举的任务,它需要人们作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面对更多的是交通压力的增加、空气质量的下降、水资源的污染。如果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连自身的健康都难以保证,何谈拥有宜人居住的城市环境,怎样实现“诗意的栖居”?实际上,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人们从未间断对城市未来的探索。随着生态发展观的广泛认同,人们意识到发展是人类生存质量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全面优化,发展不能仅仅考虑当代人甚至少数人的舒适和享受,还要顾及全人类的长久生存。因此,城市规划和设计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增进社会和谐和创建“宜人居住”的环境为先决条件。规划生态化的宜居城市成为人居环境建设的任务。
  
   2宜居城市的核心问题
  吴良镛先生在迎接2000年“‘URBAN’世界城市未来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在城市化加速发展下,特别要注意回到基本的需要上来(backtothebasic),即归根到底要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1]。城市的“宜居性”(WellDwelling)更加关注人类具体需求,关注人们对某一区域的主观反映。后工业社会,人们关注“生活质量”,我们不能再建造丑陋的、不协调的、汽车为主导的、缺乏公园、步行道的、缺乏公共活力的城市和郊区。我们如何能够使居住的环境充满绿色,既方便又有安全感,如何使现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广场变成具有品味,与自然相协调的社区环境。我们如何规划城市,使城市具有魅力并让城市中的大人、小孩、老人、年轻人都觉得舒适。所有这些问题需要长期的规划。宜人居住的环境中应当包括:健康的环境、美好的房屋、安全的公共区域、畅快的交通、有公园和公共交往区域(如图1,由公园绿地创造的宜人生活环境)、良好的社会交往等等。这些元素很显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规划原则、技术渠道,寻找生态城市结构
形态,来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和宜人的环境。
1057467.jpg
图1 宜人的公园绿地

   3生态宜居城市的设计实例
  3.1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念下的宜居环境
  中国古代城市营造的总的朴素自然观,把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曾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城市的选址依托大自然,城市周围或有绿色的山林,或有优美的水面;城市中的水网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水系,沿主要水系形成绿色地带。都城中按方位的不同建有皇家坛庙,皆有大片绿地林木环绕。城中官衙、民居的合院以及私家园林均有绿化。例如江南水乡绍兴,如果从绍兴城内的府山顶上向西北方向的西小路一带俯视,将会看到以河为主的水乡水巷的秀美动人的景色,河上有几座石桥,又有林木掩映期间,可谓理想的环境。“灵汜桥前百里镜,白帆山掩五云溪”描述的是绍兴最早的有记载的桥的优美景象[2]。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也是多层次的。山水风景配衬着城市,城市中又有自然风景。绍兴城内有三山,有河池有园林;三山之上园林内又有建筑,建筑小院之中又有咫尺园林,河边有街市。从街道与房屋天井中有能看到三山河川的风景,所谓“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又林泉之致”。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替,多层次变化,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情趣。
  3.2西方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实践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为了实现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从理论上到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新的思想和观念进行城市规划,在城市中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目标。例如美国西海岸的滨海城市伯克利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卓有成效,建设慢行街道,恢复废弃河道,沿街种植果树,建造利用太阳能的绿色居所,通过能源利用条例来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公交线路,提倡以步代车,推迟并尽力阻止快车道的建设,召开有关各方参加的城市建设会议等等。经过20年的努力,伯克利具有典型的亦城亦乡的空间结构,在住宅区内,每隔一栋住宅就有一块占地有数个住宅面积之大的农田,农田上种植的蔬菜和水果作为“绿色食品”很受当地居民及附近城区居民的喜爱[3]。
  20世纪60年代波特兰也像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处于困境之中———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社会问题颓废。它制定新的城市发展计划,采取综合手段来激发城市活力。改变交通状况,支持设计和建造步行型和公共交通导向型的交通体系。改造城市环境,将废弃的停车场改造成公共广场,在城市边缘沿河延伸的高速公路改造城沿河公园。集中力量解决市区住房矛盾,把重点放在住宅建设上。关注公共文化艺术,要求所有新建项目都要向公共文化艺术捐赠一定比例的资金。注重历史遗产的保护,努力保护重要的历史建筑。波特兰被认为是成功的避免和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的范例。
  3.3发展中国家的有益探索
  发展中国家也在探索生态人居环境建设途径,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是著名的成功范例。该市是巴西城市化进程中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人口从1950年的30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210万人,它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比较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做到了污染少、犯罪率低和受教育水平高。
  库里蒂巴在具体的行动上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结合自然的设计。通过法律把自然排水系统保护起来并加以利用,在河道旁建设有蓄洪作用的公园,并修建人工湖。公园种植大面积绿化,河两岸的废弃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改造成体育和休闲设施。“结合自然设计”不仅根治水患,还增加人均绿地面积,创造出公共休闲区域,大大改善城市环境。第二,公交优先,建立快速方便的公交系统,把自行车道和步行区作为城市整体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居民出行经济、快捷和方便,也使库里蒂巴成为巴西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第三,鼓励市民参与,市政府鼓励企业、组织、个人参与公益活动,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和激励施。既节约了资源,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1057467.jpg

免费打赏
a100440
2015年12月21日 15:13:17
3楼
感谢分享:lol:lol:lol
回复
nvxiaoshi
2016年03月05日 10:19:23
4楼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