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独立控制,做了个办公楼,担心噪声大
star-cluster
2015年06月06日 22:12:05
来自于中央空调
只看楼主

由于只承担显热部分,经过选型,发现,相对于同样显热的风机盘管而言,干式的比湿式的风量大了很多!!怎么办!!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将来办公楼里面办公的人会感到风机盘管的噪声特别大。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般是怎么处理的,朋友们,请指教啊。

由于只承担显热部分,经过选型,发现,相对于同样显热的风机盘管而言,干式的比湿式的风量大了很多!!怎么办!!

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将来办公楼里面办公的人会感到风机盘管的噪声特别大。

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一般是怎么处理的,

朋友们,请指教啊。
poorpc
2015年06月07日 10:27:29
2楼
太牛逼,搞个办公室,还选盘管只承担显热的……。要么水温降,要么盘管大,要么风机大。现在你水温不降,风机不大,那唯一只能盘管变大了
回复
star-cluster
2015年06月07日 20:40:39
3楼
呵呵,选了高温冷水机组14,19度的,5度温差。

是甲方要求这么做的。

新风是双冷源除湿新风机。
回复
gongjin62
2015年06月08日 16:23:50
4楼
把单台大风量的风盘用多台小风量的风盘代替。楼上的,干盘管,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也不是很稀奇的设计,随着对节能的重视,以后这样的系统会越来越多的。
回复
gongjin62
2015年06月08日 16:24:32
5楼
正因为是办公室,才适合做温湿度独立空调系统
回复
gongjin62
2015年06月08日 16:28:27
6楼
干式风盘的要求:大风量小焓差,国内做这种风盘可能还不多。需要设计人员对普通的湿风盘进行干工况运行的冷量核算
回复
star-cluster
2015年06月09日 14:32:36
7楼
我选的是雅士的样本,4排管的,按中档冷量选的干式风盘。型号是1200的。按中档风量选型,发现噪声高中低档风速分别是54 49 42 所以,心里很担心,图都出去了。哎。
回复
t6306tom
2015年06月09日 17:05:01
8楼
没必要担心,空调刚启动时用高档位,当室内温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以变为中档或抵挡运行。噪音自然就降低了。温湿度独立控制,新风也很重要,只要新风适当,干风盘的运行速度就可以降低。
回复
star-cluster
2015年06月10日 10:03:15
9楼
本帖最后由 star-cluster 于 2015-7-11 10:59 编辑

办公室我按的建筑要求,每人0.25平方,每人30新风量。感觉新风量应该是非常充足了


说错了,是每人4平方。呵呵
回复
jickeyan
2015年06月11日 15:34:55
10楼
风机盘管表冷器换热,设计水侧温差7~12°C标准工况,是世界暖调界公认的参数。这个参数以换热温差的推动力为理论基础,以合理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差,合理的管内水侧的流态和换热能力(管内水流速和管外风流速)来试验,最后从技术经济的比较得出7~12°C的设计温差。
当然,这在标准工况下是最合理的,但在春秋天可以将供水温度适当提高,也是常用的调节方法。大家应该记得,由于室内热湿比很大,普通室内风机盘管的热湿比线,通常都沿等湿线(d)选取,理论上是干工况。但实际运行中,由于PAU的性能和设计问题存在除湿能力不足,往往风机盘管在运行时会是湿工况。
业界将风机盘管水温提高到室内露点温度以上,希望盘管在干工况运行是一厢情愿的。实际运行时,特别是系统启动时室内湿度很大,露点温度远远高于稳定运行时的16~17°C,干盘管依然在湿工况运行,所以干盘管也一样要装水盘。与普通风机盘管是一样的系统。
在普通空调环境里,将进水温度从7度提高到16度,水侧和风侧推动力(对数温差)减小,换热效率降低,室内还要维持设计温度时,只有增加风量,增加水量,增加表冷器面积来达到。
提倡温湿度独立的学者以为提高蒸发温度,冷冻机COP提高,系统会节能。但是否考虑到,提高水温后,水量增加水泵功耗增加,增加风量后风机功耗增加,这两者不只是消耗了电能,而且增加的输送能耗由动能转化成热能,又消耗了冷量,这个双重损失和制冷机提高的COP相比,是否系统真的节能了?答案一定否定的,其实这个实验在50年前研究风机盘管运行工况的厂家,都做过无数次了。可惜的是没有人能够拿出真实的运行数据来说明系统是否真的节能了。国内学者经常用虚无缥缈的COP来描述系统的节能,还发明了“系统COP"这个无厘头的名词。实际COP与制冷机工况有关,并非是厂家的技术提高所致,如果要证实厂家制冷机有技术突破,最好拿出热力完善度来证实。当然最好用同样的运行条件来做对比试验,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最好。
回复
hotowaiter
2015年06月12日 14:23:36
11楼
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