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地梁层的讨论
霍布鲁克
2015年05月29日 13:34:37
来自于PKPM
只看楼主

资料一: 资料二: 所谓地梁层应理解为正负零标高处的一层框架梁,它参与地震作用,与上部结构共同协同工作。 因为地梁层的设置,你的底层就被pkpm认为是基础到正负零那一层了,而实际应理解为基础到二层楼面标高。在计算时显然没有放大正负零到二层楼面那段柱子内力和配筋。所以你还需另行取建模把地梁层删除,底层层高取正负零到二楼高度复算一遍,取框架柱的内力和配筋。这是新抗规的规定。

资料一:

360截图20150529133436730.jpg

资料二:
所谓地梁层应理解为正负零标高处的一层框架梁,它参与地震作用,与上部结构共同协同工作。
因为地梁层的设置,你的底层就被pkpm认为是基础到正负零那一层了,而实际应理解为基础到二层楼面标高。在计算时显然没有放大正负零到二层楼面那段柱子内力和配筋。所以你还需另行取建模把地梁层删除,底层层高取正负零到二楼高度复算一遍,取框架柱的内力和配筋。这是新抗规的规定。





关于地梁层的问题,在网上查了半天。很多资料都说,地梁层建入模型时会导致正负0地面的那层柱内力偏小。因为没有按照抗规对底层柱子的下端弯矩进行放大(具体见抗规6.2.3)。但是我不是很理解,虽然建入地梁层后正负0地面的柱子没有按底层柱子放大了(也就是抗规6.2.3)。但是很明显啊,此时这里的柱子属于梁柱节点的部位,可以按照抗规6.2.2进行放大,系数也是一样的。说明同样是放大了。

而我想正负0地面的那层柱内力偏小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这时候多建入了一层模型而导致嵌固端的转移(嵌固端的弯矩大),所以不是没有对柱端弯矩进行放大,而是尽管放大了却因为本身算出的弯矩偏小所以放大后也偏小。

不知道对不对,求高手指点!!

360截图20150529131456603.jpg


360截图20150529133436730.jpg

免费打赏
ctxxxci
2017年03月25日 20:54:30
12楼
谢谢楼主的奉献精神。
回复
sky007008
2017年03月30日 07:43:20
13楼

谢谢楼主。谢谢.
回复
龙枪虎豹骑
2017年04月14日 10:40:22
14楼
实际上,早在结构电算化之前,手工计算的时候,或者说新规范之前,全国的框架有不少都是手算那一层的梁,而且考虑地基反力,对称配筋,非抗震构造。。。
回复
engineer168
2017年09月06日 11:11:17
15楼
地梁层其实是跟承台平的,一层的短柱就是基础,无楼板,建模时建入,定义嵌固端为2层,不是这样可否,
回复
tinyburning
2017年09月18日 13:50:33
16楼
mark一下研究
回复
guoguo8800
2017年09月26日 15:25:22
17楼

顶一下好资料,谢谢楼主的奉献精神。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