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端垂直主梁或剪力墙的情况如何锚固?
花开半夏不留念
2015年04月27日 10:54:00
只看楼主

按一般上部塔楼的梁或者剪力墙,都是200宽如果有梁垂直搭在主梁或剪力墙上,那么如果想通长锚固,35d=200,则钢筋直径怎么也满足不了要求。如果考虑0.4LaE,那么35*0.4*d=200,则钢筋直径d最大为14。但是实际高层工程中,基本上没有用这么小的钢筋的。而且0.4Lae主要还是用于边支座,对于跨中支座很难弯锚对于这种情况,设计或者审图公司好像都没怎么提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办法?




按一般上部塔楼的梁或者剪力墙,都是200宽

如果有梁垂直搭在主梁或剪力墙上,那么如果想通长锚固,35d=200,则钢筋直径怎么也满足不了要求。

如果考虑0.4LaE,那么35*0.4*d=200,则钢筋直径d最大为14。

但是实际高层工程中,基本上没有用这么小的钢筋的。而且0.4Lae主要还是用于边支座,对于跨中支座很难弯锚

对于这种情况,设计或者审图公司好像都没怎么提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办法?

请问大家是怎么解决的?
1430103339.jpg

1430103339.jpg

我是大淑女
2015年04月27日 10:57:14
2楼
1为什么需要通长锚固,这个原因你要搞清楚。
2到底有几根钢筋需要通长锚固。
3锚固长度可以用别的方法缩短的。例如在弯勾圆内侧位置设置横向钢筋;或者直钢筋端部加焊被穿心的垂直面钢板;或者贴着根部加焊小段钢筋以增大 ...

1.2.如果不通长锚固,难道墙2边的梁分别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弯折锚固?200梁宽200墙厚的空间里还能弯锚这么多钢筋?

3.在弯勾圆内侧位置设置横向钢筋这个法子在很老的规范出现过,但是2001后的规范已经取消了这个做法。还是一句话,焊钢板或者焊小钢筋在200厚的墙中施工实在是个纸上谈兵的做法

4.只要做过住宅施工图的,就知道有梁垂直搭在剪力墙上,是个非常常见的情况,因为住宅室内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加凸出的墙段用于锚固的。如果没见过梁垂直搭在剪力墙上,那么次梁垂直搭在主梁的情况总见过吧?同样存在锚固的问题
回复
jianan_m
2015年04月27日 10:57:29
3楼
都搞不清楚你想说什么了.
我的理解,边支座才需要有足够长的锚固长度。中支座需要的话,钢筋直通过去到主梁(墙)的另外一侧,到了另外一侧,不就是锚固了吗?还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你是不理解为什么需要锚固长度的问题。锚固说的是:在发挥钢筋的最大承载能力之前,在混凝土中要有足够的埋入深度。例如普通简支梁,从0到100,布置2列2排共4根钢筋。按计算一般我们需要在30--70的范围,发挥4根钢筋的全部强度。那么0-30都可以算成锚固长度。这个和墙的厚度等等无关的。
至于你说的0.4La,这个是柱梁节点的数值,认真看看规范的图示,这个分明就是边支座。所以如果有这种情况,梁是不可能直接搭在外侧剪力墙上面的,该处必然有根柱子---就算是工业建筑也会长出个牛腿。至于中间节点的锚固图式,兄弟,那几个图是让你自己选用一个,只要能满足就行;你真想一定在墙板中间搞定?你看清楚,第一个图要求左侧的钢筋锚固长度是距离墙左边表面有多长,整个图都没有要求墙壁(或者梁)的厚度。
回复
kjuh_987
2015年04月27日 10:57:49
4楼
你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锚固。
就算你的极端例子,答案也还是这样的,可以利用对面梁。
钢筋锚固,是因为需要用到钢筋的受拉或者受压能力远大于同面积混凝土的特性。当然,特别对于梁,主要是用到钢筋的受拉能力。
特别的,对于你说的中梁,规范图例要求的锚固,个人理解其实只是一种偏安全的控制机制,就是构造要求罗。他是为了控制分仓施工中梁端的主钢筋的最小长度。因为有可能在中柱的位置分仓,左右梁的施工不同步,这样为了保证整个节点的整体性,所以要求这个La。
估计你认为梁的互锚没有意义,是指在梁顶面,左右两个顶面都是负弯矩,这样互锚---都在混凝土开裂区,也在最大弯矩处。这个地方是这样理解----上部柱的压力压在梁的负弯矩钢筋上,实际上能增加混凝土的握裹力,在这种位置,如果柱很窄,受拉钢筋应该看作是搭接的。因为有受压,其实并不需要长达1.6La的搭接长度,有到1倍加弯勾(其实可以做成水平或者斜向),足够了。
回复
看我你再看我
2015年04月27日 10:59:15
5楼
主次梁交接处次梁的钢筋锚固按11G101-1第86页非框架梁配筋构造执行,铰接0.35Lab,刚接0.6倍Lab
回复
wxf20072008
2015年04月27日 11:07:26
6楼
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了
回复
设计小兵
2015年04月27日 12:59:14
7楼
这种剪力墙两端都有梁的情况没问题,边梁端支座的锚固难以处理
回复
小徐001
2015年04月27日 15:16:49
8楼
学习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