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shifei821
shifei821 Lv.12
2015年04月22日 12:22:16
只看楼主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在慕尼黑于1966年获得第20届奥运会的申办权后,主办方需要寻求一个合适的场地修建比赛场馆。位于慕尼黑市中心西北部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的一处3平方公里的绿地就成为了兴建体育设施及奥运公园的理想场地。与此同时,“绿色奥运”(Olympische Spiele im Grünen,确切的涵义是:绿色的比赛、公平的比赛、人性化的比赛)被确定为场地设计的基本理念,希望借此体现民主和文明的理念。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


在慕尼黑于1966年获得第20届奥运会的申办权后,主办方需要寻求一个合适的场地修建比赛场馆。位于慕尼黑市中心西北部欧伯维森菲尔德(Oberwiesenfeld)的一处3平方公里的绿地就成为了兴建体育设施及奥运公园的理想场地。与此同时,“绿色奥运”(Olympische Spiele im Grünen,确切的涵义是:绿色的比赛、公平的比赛、人性化的比赛)被确定为场地设计的基本理念,希望借此体现民主和文明的理念。

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位于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是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以颇具革命性的帐篷式屋顶结构闻名。体育场作为德国的国家体育场,能够举办大部分的国际体育赛事。这里也曾举办过197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198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决赛,以及3届欧洲冠军联赛的决赛,分别是1979年的诺丁汉森林对阵马尔默,1993年的马赛对阵AC米兰和1997年的多特蒙德对阵尤文图斯。

从1972年起至2005年,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作为德国球队拜仁慕尼黑的主场使用,被中断多年的慕尼黑1860也在1994年迁入。这两个慕尼黑的同城俱乐部在之后都搬进了新建的慕尼黑安联竞技场。



体育场的玻璃棚顶
体育场的建筑团队由斯图加特人甘特·拜尼施(Günter Behnisch)担任总设计师,加上弗里茨·奥尔(Fritz Auer)、卡洛·韦伯(Carlo Weber)、艾本哈特·特连科(Eberhard Tränkner)纳和温弗里德·比克瑟(Winfried Büxel)组成。他们与弗赖·奥托(Frei Otto}共同拟定了建筑要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并且能与环境规划师金特·格里兹梅克(Günther Grzimek)提出的地区规划协调一致的方针。体育场看台的2/3建在地表之下,只有1/3建在地表上,并以蜿蜒的奥林匹克湖为背景。其顶棚由弗赖·奥托设计为半透明的帐篷形状,呈圆锥形,由网索钢缆组成,每一网格为75×75厘米,网索屋顶镶嵌浅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用氟丁橡胶卡将玻璃卡在铝框中,使覆盖部分内光线充足且柔和[1],把球场、看台、进场路线以及整个奥林匹克公园联系在一起。这个设计效仿了阿尔卑斯山的形态并且有意与1936年纳粹政府掌权期间的柏林奥运会相区分,详尽和透明的体育场顶棚,象征着一个新兴、民主和乐观的德国。


同时,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是德国第一座配备草皮供暖设施的体育场。在天然草皮下25厘米处设计铺设了全长18.95公里的管道,形成加热管道网,冷天可以导入热水,以保证草皮四季常青。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免费打赏
qq_1427619218205
2015年04月23日 08:57:30
2楼
坚果出品,必属佳品!
回复
旧船纤夫
2015年04月23日 09:24:28
3楼
分享的主题就像完美的建筑奇葩荟萃,不用导游不用到实地也能领略到摩登建筑。
回复
qq_1427619218205
2015年05月04日 08:44:50
4楼
坚果出品,必属精品!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