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想什么是静电?静电是正负电荷产生电位差导致放电的一种效应。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所见,比如冬天,我们换衣服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如果我们在一个黑暗的环境里更是容易看见一下小小的“闪电“,这就是静电。其实静电和我们大自然中的闪电是一样的性质,只是一个是大型静电的放电效果,一个是小型静电的放电效果。闪电是大自然中云层之间摩擦产生大量的静电,正电荷转移到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而负电荷则积累在云层之中,因为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无法短时间内中和正负电荷,导致了静电放电,所以产生了我们看见的闪电。衣服上的静电也是一样,因为正负电荷之间没有良好的导体使正负电荷中和,当电荷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产生放电效果。
在夏天,我们在换衣服的时候比较少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在黑暗的环境中也比较少见到“闪电“,这是为什么?难道在夏天,我们身上就不带静电了吗?不是的,是因为夏天,空气比较潮湿,甚至于人体大量产生汗液,使我们的身体和衣服之间的摩擦减少和更加容易导电,所以我们身体上比较难积累相应的电荷。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人体上衣物和身体的摩擦,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人与机器的摩擦都容易产生静电,这些静电非常的轻微。因为我们的生产车间要求无尘、干燥等环境,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我们人体都处于一个干燥、无尘的环境,这也就相应减少了我们人体积累的电荷释放途径,给电荷的积累创造了条件。
现在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要求的是高精尖,也就是高效、精密、尖端,这就使得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减小,电子元器件的敏感程度上升,使电子元器件在超过其正常工作电压或者电流的时候更加容易损坏,而且在一个集成封装的元器件中,其中一个微小的电容器出现损坏,如果维修的成本比更换的成本更高,所以很多企业就会选择将这个元器件更换而减少其成本的开销。集成电路,也就是IC。IC是采用半导体制作工艺,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比如:AT28C64,这种IC的话,市场价格是6-10元之间,如果其内部的一个电容器损坏,其维修费用就高达几百甚至几千而且因为IC内部的空间狭小,使用仪器检测比较难。所以一旦遇见IC损坏,基本上都是直接更换。现在正常是生产中,IC出现损坏的情况主要集中在电容器被击穿或者内部连接线出现粘连,这些情况基本上都是因为电的原因,除了超过其使用电压和电流之外就是静电的损害。
很多人会说一个电容器本身就可以容纳大量的电荷,为什么还会出现静电损害导致击穿呢?其实静电本身就存在高电位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电压。一个人在干燥的季节里,其身体里可以容纳几千伏到十几万伏的静电,而这种静电在对电容器释放的时候就会形成高电压击穿电容的情况,因为IC中的电容器本身可以承受的电压就比较小,只有几伏到十几伏,所以很容易就导致了击穿。
静电对于电路板是损害也不小,除了对于电路板上元器件的损害之外,最大的损害就是高压静电容易产生静电场,而静电场很容易吸附灰尘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之后就会导电,这就会造成电路板短路。如果电路板本身带有高电压,高电流,那么短路就会形成高温,使电路板上的焊锡出现融化,形成更大面积的短路,最终高温会导致电路板燃烧。对于一些比较精细而且经常带有高电压高电流的仪器来说,静电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静电的防范方式非常简单,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堵不如疏,也就是释放。静电形成放电的条件就是积累大量的电荷,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去减少静电的产生条件,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不如减少静电放电的条件。比如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我们在厂房建设的时候就增加防静电接地网,在人体接触元器件或者线路板之前就先佩戴上防静电手腕带并且连接到防静电接地网上,这样的话就可以将人体上的静电通过手腕带及防静电接地网络迅速的释放到大地中,从而使人体所携带的静电电荷降至最低,无法达到静电放电的条件或者只能形成较低电压的静电放电,这样就可以减少静电对元器件和线路板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