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高手二沉池污泥上浮,总磷出水不达标问题
maoruixi
maoruixi Lv.2
2014年12月23日 15:26:0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我厂目前刚运行二期,其设计进水量为30000m3/d,目前基本是满负荷运行,生化处理为表曝型氧化沟工艺,前置反硝化区和厌氧区,进水化验水质月平均数据为:进水COD=136,BOD=42,NH3-N=25,TP=4.45,出水水质月平均为:出水COD=31,NH3-N=3.3,TP=3.8,单沟容积9600m3,MLSS=2200,进水流量Q=1200,回流比R=100%,溶解氧好氧段DO=3.1 出水堰门DO=0.4,采取变频曝气,近半月一直在提高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排放量大致为每天400m3。

我厂目前刚运行二期,其设计进水量为30000m3/d,目前基本是满负荷运行,生化处理为表曝型氧化沟工艺,前置反硝化区和厌氧区,进水化验水质月平均数据为:进水COD=136,BOD=42,NH3-N=25,TP=4.45,出水水质月平均为:出水COD=31,NH3-N=3.3,TP=3.8,单沟容积9600m3,MLSS=2200,进水流量Q=1200,回流比R=100%,溶解氧好氧段DO=3.1 出水堰门DO=0.4,采取变频曝气,近半月一直在提高污泥浓度,剩余污泥排放量大致为每天400m3。

前期运行一直平稳,近一个月来,先是氧化沟出现局部漂泥,呈黄褐色,后期是二沉池大量污泥上浮,悬浮物颗粒明显,且总磷一直居高不下,特请教高手指点,最好详细分析一下原因,解决措施。谢谢!
z_d_p
2014年12月23日 17:18:00
2楼
出水堰门DO=0.4是指氧化沟出水处?生化池末端DO宜高些,避免二沉池出现厌氧产气漂泥。

楼主可以镜检下生物相,结合现场情况做些判断。
回复
yql3i
2014年12月24日 09:31:15
3楼
TP偏高,COD相对过低,理论分析是肯定做不到良好除磷的
先适当降低DO,控制池内在2-3mg/L
另外减少排泥,把污泥浓度拉高到4-5mg/L
但受限于进水碳源偏低,污泥活性很差且二沉池为动态沉淀过程,出水悬浮物肯定不好控制
如果有条件投点碳源或者PAC,要么增加碳源或者辅助沉淀
回复
chp
2014年12月24日 11:07:09
4楼
生物处理系统刚开始运行时都会出现这问题。我遇到这问题时用的笨办法,直接人工打捞外运(小型系统)。后来情况就好转了。
另外,和板凳的观点不同的地方是我认为应该多排泥。
回复
z13545830963
2014年12月24日 11:12:33
5楼
污泥浓度有点低 是不是老化
回复
chp
2014年12月24日 11:23:42
6楼
生物处理系统运行初期都有这种现象,我采取的笨办法,小型工程,人工捞出来外运。
同意楼上,我认为是污泥老化,需加强排泥置换。
回复
成事在人
2014年12月24日 15:09:40
7楼
进水浓度那么低,估计污泥负荷很低。“好氧段DO=3.1 出水堰门DO=0.4”溶解氧控制有些不当,好氧段偏高,易引起污泥老化,出水段偏低,易造成二沉池厌氧引起污泥上浮。建议将好氧段降为1.5-2.0mg/l,出水段增加到1.5-2.5mg/l。既然采用氧化沟工艺,按规范停留时间应不小于16小时,有效池容应大于20000方,按照你每天排泥400方计算,污泥龄差不多有25天,有点长,需要适当加大排泥。
回复
成事在人
2014年12月24日 15:17:16
8楼
根据你提供的水质“BOD=42,NH3-N=25,TP=4.45”计算,BOD/TP=9.4,远小于17,不满足生物除磷对碳源要求,此外按照生物除磷的机理,它是在厌氧段释放磷,在好氧段超量吸收磷,然后通过排放剩余污泥除磷,所以适当补充碳源并加大剩余污泥排放才能提高除磷效果。
回复
lvlikeji
2014年12月24日 16:52:06
9楼
存在个很明显的问题,碳源不够,反硝化一般BOD5/TN>3-5,BOD5:TP>20。建议投加碳源,42的BOD这微生物应该是很能生存的。水处理问题可到环·保·通进行交流。这个二沉池大量污泥上浮,可试试减少曝气量、降低溶解氧,还有及时排泥,防止出现局部反硝化。
回复
c02771110
2014年12月25日 08:58:05
10楼
缩短污泥龄~勤排泥
回复
yql3i
2014年12月25日 11:55:46
11楼
如果是能够投加碳源,就可以按照传统方法去加大排泥
如果不投加碳源,就应该减少排泥,利用反硝化除磷,溶解氧要往下压到1mg/L左右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