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齐下 一气呵成(转)
证说
证说 Lv.5
2014年12月04日 13:05:16
只看楼主

转自233论坛,作者:土生土长山里人 三心齐下 一气呵成 ——写在一建发榜之后 缘 起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妻儿和一直以来给予我关心的所有领导、朋友,还有广大素不相识的一建考友。感谢妻儿,一建考试前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妻子默默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儿子的重任,还时不时要忍受我由于工作和考试压力所发的无名之火;在这一年里,少了很多陪儿子的时间,想跟儿子说声抱歉,感谢你们,你们永远是我奋斗的不竭动力。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领导、朋友,你们总是在我迷茫时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还要感谢广大一建考友,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因为共同的目标,我们在论坛里像兄弟姐妹般互相鼓励、彼此分享……

转自233论坛,作者:土生土长山里人
三心齐下 一气呵成

—— 写在一建发榜之后
缘 起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妻儿和一直以来给予我关心的所有领导、朋友,还有广大素不相识的一建考友。感谢妻儿,一建考试前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妻子默默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儿子的重任,还时不时要忍受我由于工作和考试压力所发的无名之火;在这一年里,少了很多陪儿子的时间,想跟儿子说声抱歉,感谢你们,你们永远是我奋斗的不竭动力。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领导、朋友,你们总是在我迷茫时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还要感谢广大一建考友,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因为共同的目标,我们在论坛里像兄弟姐妹般互相鼓励、彼此分享……

之所以要郑重地写下些文字,绝非为了炫耀什么,只是觉得考一建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地调研、科学地定位、严谨地规划和不懈地坚持,而这一切经过以后,好的结果如约而至,这整个过程是值得玩味的,尤其是对于我这个彻头彻尾的外行来说,第一次报名考试,一次报考四门,全部以不算太低的分数通过,这种愉悦感是尤其强烈的。如果这些文字能够给广大还在一建路上的考友带来些许的帮助,那将是我莫大地荣幸。
发 榜

2013 年12月27日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周五,天气还算晴朗,但空气中夹杂着呛人的雾霾,让人的心情无法完全明亮起来。开了一上午的会,午餐前还要赶个材料,领导急要,有点手忙脚乱。眼看就要结束了,对面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跑过来说一建成绩出来了,她老公也是今年考的,刚查到。我隐约感到这次是真的发榜了,虽然我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查过无果。虽然略有紧张,但我还是坚持把手上的工作做完再查,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已不太容易大喜大悲。同一办公室的女同事一直在旁边等,不管过与不过,她都要帮我见证一下,她对一建有所了解,而且在考完后到发榜前这几个月一直坚定地跟我说我肯定能过,我明知她这样说没有依据,但每次听到这话都暖暖的,多好的人。
真正开始查了,心里说不清是紧张、激动还是兴奋,总之感觉很怪,很像五年前初为人父时被丈母娘大喊着从吸烟室请到产后监护室即将见到小孩的路上那般。在键盘上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输入身份证号、验证码,虽然明知三门公共课肯定没有问题唯有实务没有把握,但还是和那位女同事一起一门一门的看下来,经济:77,法规:99,管理:98,实务:109!再仔细看一遍,确认没有看错!啊!我忍不住用力拍了一下桌子。一刹那,诸如“白鹤向天舞,心事已消融”,“自信人生三百年”之类的句子齐刷刷出现在大脑中。这时,那位女同事的手已伸向我:“祝贺你!”我心想,这情形握手哪够,我本能地想来个熊抱,但理智提醒我,得意不能忘形,我就礼节性地把手伸了过去,但我记得那次握手一定很用力。事后,她说我紧张,手心全是汗,我没承认,也确实没那么紧张。“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老婆。”我喃喃自语,并迅速拨通了老婆的电话。老婆不耐烦听完我的铺垫,直接让我告诉她结果。“实务109!,其他跟预计一样。”“啊~,不错不错……”,老婆这声“啊”拖得很长还带拐弯,仿佛很有感慨。应该也是,一路走来,她知道我的不易。
一看时间已经不早,匆匆跑到食堂吃饭,说是吃饭,已经吃不出滋味。饭后,每天必睡的我开始躺下午休,但这天却怎么也无法入睡。考试前后一年多的一幕幕过电影似的出现在脑海中……
起 念

2012 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来到现在的单位上班,是一家隶属于政府的开发企业,职位是办公室综合文秘。这对于已工作十四年,且在原先单位都做到中高级职位、具有正规MBA学位的我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位。但人总得面对现实,明知所在企业和行业已经日落西山,单凭一己之力无以回天,还不如在局面还不太难看的情况下提前谋划,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咱耗不起;既然到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而且是一个要论资排辈的老国企,只能面对现实,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赢得一片小天地。
到了新的地方,我不敢大意,虽然工作本身对于我来说并无太大难度,但出于职业本能,我还是不敢怠慢。毕竟,职位高低是另一回事,咱不能给自己抹黑。一个人,眼高不可取,手低更可怕。尽管领导和周围的同事对我还不错,但巨大的心理落差常常刺得我内心隐隐作痛。五一假日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到妹妹家做客,老婆无意中翻了翻妹夫放在桌上的几本书,妹夫此前刚刚考过二建,书大约还没来得及收。老婆说:“你也可以试试。”我拿过来翻了翻,似乎能够得着,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此时一建的种子已经在心中种下,但远未到下决心的时候。就在此时,一位称得上是忘年交的老领导、老大姐在一起喝茶时对我说,工作一定要做好,但要抓紧时间学点什么,考个证什么的,毕竟还年轻,要多为今后考虑。一语点醒梦中人,是的,想起从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你低谷的时候,不要浪费时间,最好的做法就是给自己充电。”于是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最终在浩如烟海的各种资格考试中选定了一建,我觉得,她相对有用、适合我,对我而言是蹦一蹦够得着的那种。决心终于下定。
国庆节后,我让老婆帮我一次性网购了四门课的书和配套习题、光盘,一开始选的是建筑,拿到书一看,被吓到了,迅速调整成机电,原因有二:一是大学那会学的是工科,虽然我这人对理工科几乎一窍不通,但好歹有点底子;二是毕业后在一个大约是全国前十强的消防企业工作了六、七年,虽然干的都是销售、行政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但好歹对机电工程略知一二。真正的旅程开始了……


免费打赏
证说
2014年12月04日 13:05:44
2楼
苦 旅

从2012年10月中旬收到资料到2013年4月这半年的时间,因为工作不忙,而我又不喜欢玩游戏,我就利用上班时间每天在电脑上看一点与教材对应的光盘,估计每天也就2小时左右,晚上回家和周末一概不学,我的计划是把战线拉长,但强度不要太大,我清楚自己智力水平不高、但韧性够强。这段时间主要是完成了第一轮死啃的动作,不管懂不懂,也无论是否记得住,先死磕一遍再说。这个过程很痛苦、很枯燥,但无法回避,必须坚持下来。相信好多人就在这里止步了。看完一遍光盘后,我随即做完了配套习题集,正确率低得惊人,但我坚持认真订正,搞清所以然。上下班在公交车上各有半个小时时间,我把这些订正过的错题拿出来温故。学会利用琐碎时间很重要,积少成多,而且效果好。实务案例我考前一题都没正儿八经做过,一般是上下班在公交车上各看两个案例,首先看题目,然后在脑子里过一下该怎么回答,最后看正确答案。在上下班路上温故错题这一做法,我一直坚持到考试,很有效果。
但这里想澄清一点的是,我非常不赞同把考试放在第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二位的做法。因为把工作做好是实现目标的最捷径,满意也好,不满意也罢,都是自己慎重选择的,要么不干,要干干好。在干好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实在觉得无所事事,也不想沉溺于网络、游戏的话,学点有用的东西不失为好的选择。在这期间,我主动向领导透露了我要参加一建考试的事情,倒不完全是想向领导表明我好学,主要是把消息散布出去,等于给自己加了一层压力。领导十分肯定,尽管眼神中带着几分疑惑,尽管他知道我不会去从事技术工作,应该算是鼓励年轻人积极向上吧。
进入五月,春暖花开,中旬,顺利完成了报名的工作,认真备考的决心更加坚定,备考进入第二阶段。法规这门课,我还是坚持不看书,这门课看书太累,所以又看了一遍光盘,对错题进行了第二轮温故;经济这门课,我第一次把书拿出来看了一遍,由于看过一遍光盘、习题集也做过,所以看起来并不是太累,而且迅速把握了重点;管理这门课,我也是第一次把书拿出来看了一遍,照样感觉很好,但再去做习题集,正确率还是极低,大约只有45%。管理这门课一定要注意,看书简单、好理解,但做题时经常感觉这也对、那也对,这门课千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三门公共课中,我感觉这门课最难;实务,主要是将习题集上的选择题错题和案例进行了第二轮的温故,这门课主要是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完成的。
这一轮下来,时间已经进入8月初。要问我此时的感觉,实务完全没底,公共课感觉都在过与不过之间。
这期间,工作上也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我在5月底的一次公司办公会上被正式赋予了一个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进入中层干部行列,我是这个老国企自2011年初开始面向社会招聘以来进入的几十号人中第三个享受这一待遇的,而且是享受这一待遇的三个人中唯一一个非专业人士。虽然与过去的职位相比不值一提,但在我们这个论资排辈、所谓身份问题非常讲究的老国企里,也不是一件小事,得来不易。感谢领导的认可,一方面,我的职业素养成就了我,我是那种要么不做要做做好的人;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态调整的很好,完全放下过去,一切从零开始。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我并没有因为一建丝毫影响工作,始终把一建排在工作之后。
忧的是,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工作量一下大了起来,晚上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是经常的事,要么是晚上有些应酬,要么是周末要开会。从5月到7月,领导要求我每周至少要抽出三个晚上到我们的拆迁工地了解情况,晚上回到家洗去一身的臭汗以后,已经是十一点以后的事了,索性睡觉。我这人可以早起,但熬不得夜,从小学到现在都是如此。领导安排这一工作时,我心里一沉,怎么越是临近考试工作越忙?想想前面大半年那么松松垮垮,肠子都悔青了。但刚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总得对得起领导的这份信任,于是,我开始抓紧每个可以学习的晚上,拼命赶进度。7月,骄阳似火,天热,人心更热。我们这座江边城市,是出了名的火炉,再加上一个夏天盘踞在城市上空的低压带,弄得人喘不过起来。时间已经不多,我开始加大强度。我一改双休日不学习的做法,要求自己双休日白天加晚上每天保证5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有时候晚上困,就早点睡,早上5:00起床,上班前看两个小时。
越忙,时间过的越快,转眼到了8月初。也许是认真工作的态度获得了领导的肯定,一个偶然的机会,稍加铺垫,领导恩准自8月份开始可以不在晚上去工地。天助我也,这样一来,除了少量的应酬,基本上每周可以保证5个晚上的学习时间。另外,周末除了开个半天会以外,基本上可以保证至少一个白天的学习时间。这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十分重要。
冲 刺

8月9日这天晚上,尽管时间已经非常紧张,我还是用了一整个晚上的时间制订了最后的“一建冲刺计划”,想想这么多年来一个人从大山里来到城市,全凭一己之力安家落户,想想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打拼,我豪情万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我在指导思想一栏写到“凡事靠己不由人”,以此提醒自己离成功还很远,前途仍然不明,只能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增强自己的紧迫感,我还在指导思想一栏加上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和“凡事紧前不拖后”这样的句子。我仔细审视了一下过去两个阶段累计10个月左右的学习情况,明确了每门课在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要完成的工作,并对每一项工作都明确了时间节点。作为一建冲刺计划的结尾,我提出了四句行动口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支持,放下一切可以放下的事情,摒弃一切应该摒弃的幻想。”末了,我把计划打印出来,郑重地贴在书房的墙上。那一夜,由于兴奋,久久不能入睡,仿佛果实就在对岸,触手可得,但必须跨过眼前这条鸿沟。现在想想,这个计划对我顺利通过一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计划制定周密了,接下来反而轻松了,只需要按部就班,所要做的只是保证计划按期完成。由于不善夜战,这段时间我常常是晚上不看书,早上5:00起床,上班前保证两个小时,尽管是大热天,尽管晚上睡得较早,但这个点起来也算不上一件美事,但洗漱过后,精神也就爽朗了,每天这两个小时,效率通常很高。随着时间推移,计划上的一项项内容被我用铅笔划去,那种感觉像是登山者不停地回望身后路,颇有成就感。最后一周,我向领导告了假,领导爽快地答应了,虽然中间还花了半天到办公室处理了一点事情,但其他六天半基本没有被打搅。我要利用最后一周,把所有不踏实的地方变踏实,我要让自己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另外,朋友推荐了一个押题班,虽然一门课短短半天就要三千大洋,但我知道,对于实务,无论有无效果,这三千大洋都要花出去,想到的事都要做到,将来就是没过也不后悔。
最后一周,我快马加鞭,瞄准冲刺计划上的剩余项目全速推进,并对三门公共课进行了自测,正确率基本都在76%左右,很稳定,有底了。这其中有个小插曲,之前管理自测的分数一直不高,始终在及格线上下,我把这门课的冲刺计划全部完成时,已经是9月9日晚上10:00,离考试只有四天时间了。这门课要不要再花三千大洋也上个押题班呢?妻子说上吧,都这份上了,四门课都上她也支持。话虽这样说,三千大洋对于咱这工薪阶层而言,也是个钱,怎么办呢?脑子里突然灵光一现,找出去年的真题自测了一下,70分钟题目做完,直接对答案,98分!“老婆,三千大洋省了吧,我有底了!等考完试我们带着儿子把它花掉!”我对妻子说。看看时间,已经凌晨两点。无意中发现,书桌上的文竹已经被我抽烟熏得半死不活。
谁都知道,实务是个无底洞,我按计划花了三千大洋在9月11日这天下午参加了一个押题班。一进门,着实吓了一跳,宾馆的一个大厅里,普通餐椅摆了将近三十排,每排大约三十来人,座无虚席,粗略一算,将近一千人!短短两三个小时的课程,按照每人三千大洋计算,一个下午培训机构收入三百万!要知道,旁边还有建筑、市政等其它专业在同时开课,不得了,一下午这个培训机构将有一千万的进账!我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一建真不是弄着玩的,谁也不是傻子,要不是没有把握,谁会把大把的银子想都不想就往人家口袋里装?等老师出场的间歇,与旁边的考友闲聊,都是从其他地市赶过来听课的,大多都是在一建路上奋战了不止一个春秋的老人。谈起考试的别别窍,他们一套一套的,其中一个带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兄弟不解地试探我:“实务你打算放弃吗?”原来他看到我的书崭新崭新的,他肯定觉得我这样的人还花钱来听课简直是白白烧钱,“先找找感觉吧!”我勉强支应着。再看他的课本,简直就是个文物,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用红、绿、橙等颜色的荧光笔做的标记和批注,后来才知道,有些老考生第一次没过,第二年还用原先的课本,为加以区分,第二年上押题班时,会换另外一种颜色的荧光笔做标记,也就是说,这哥们至少已经考了三年,苍天有眼,今年再不让他过,我都不答应。我心里猛地一沉,“完蛋了,怎么这么不知深浅,还自我感觉良好呢!”但我迅速调整了状态,“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按计划来吧,明年再来一年也正常。”我暗暗告诫自己。
老师出场了。“又是这孙子!去年押题押得一塌糊涂!”右边离我不远的一哥们几乎是喊出声来。说是半天,其实就两个小时。老师直接地不能再直接了,“把教材翻到第XXX页,重点关注一下第XXX段,可能考案例,也可能是选择题。”老师的速度飞快,听到老师讲得这么具体,不禁暗自庆幸,这下有重点了。回到家里,把老师讲的重点从头到尾翻了一遍,范围是缩小了,但也绝不是几套题的量,短短一两天时间想都记住,谈何容易!
回到家里,我并没有马上开始看老师划的实务重点,而是又花了一天时间严格按我的冲刺计划将三门公共课进行了最后的扫尾。真正开始看老师划的实务重点,已经是12日下午,此时距离考试只有一天半。现在想想,太大意了,如果再有这么一次,我这个时候无论如何要把其他事情都放下来,一心背老师划的实务重点才是。
回复
证说
2014年12月04日 13:06:30
3楼
大 考

13日吃完午饭,本想按常规午休一会,但由于亢奋,怎么也睡不着,索性拿出行李箱,把考试期间要带的东西收拾好,打车住进考场旁边一家还算说得过去的小宾馆。虽然就在我所在的城市考试,但为了保证午休,抓紧最后的时间,排除干扰专心投入考试,我还是提前一周预订了考场旁的这家宾馆。前台小姐年龄不大,看上去像个还未毕业的学生,清秀、脱俗。“幸亏你提前订了,否则肯定没房间了!这两天旁边好像有考试。”仿佛是替我庆幸。房间不算小,设施尚可,也还干净。我迅速拾掇了一下,看了看时间,下午4:00,我要在这天晚上把第二天要考的经济和法规的错题再温故一遍,还是蛮紧张的。香烟一支接着一支,为了提神,更为了定神。大约凌晨1:00,我终于完成了计划,这9个小时,除了吃宾馆送到房间的晚餐和洗澡一个小时,我没干其他事,到最后,无论哪种坐姿都不爽。一夜睡眠不好,但也马马虎虎,适度紧张更有利于发挥,我安慰自己。
9月14日,为之煎熬了一年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走进考点,校园里凡是能坐得下的地方都坐满了人,大多都捧着书或打印的所谓“秘籍”在抢记,我再次感到自己还是太闭塞了,别人交头接耳谈的好多事我都没听说过。这氛围已经久违了,我上一次参加考试还是在2003年的1月,全国MBA联考,一种奇怪的情绪袭来,说不上是悲凉还是紧张。但此时,我不再看一个字,因为我已经完成了我的计划,根据多年的考试经验,这个时候看多半是没用的。上午经济、下午法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每考完一门,在回宾馆的路上,我都迫不及待地给老婆报告“应该没问题,怎么扣正确率也能保证70%以上。”“别嘚瑟,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原本是想求得一句鼓励,谁曾想是一个不太响亮的耳光。
这天晚上,纠结又开始了。是先把管理的错题温故一遍呢,还是直接看实务老师划的重点呢?一支烟过后,又是灵光一现:“如果实务不过,管理过了又怎样?”我直接拿起了实务课本。跟头一天晚上一样,从5:00一直到凌晨1:00,一共8个小时,在眼睛已经疲劳到无法消除散光和重影之后,我终于可以躺下休息了,但躺下那一刻,我就知道又是一个无法睡好的夜晚。
9月15日,上午考管理,一切正常,但由于下午是实务,我没有心思再给老婆报告,反正也不一定能换来老婆的温情,说不定她这会也被儿子弄得心烦意乱呢。匆匆吃了点东西,虽然无法睡着,但还是强迫自己躺了40分钟。一看时间差不多了,我起来洗了把脸,喝了杯浓茶,还特意带了一盒牛奶进考场,下午才是一场真正地恶战。
卷子发到手上,迅速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我窃喜,大部分内容好像昨晚都背过。选择题还好,感觉跟三门公共课的正确率差不多。真正开始做案例题了,我才发现不少问题到底是与哪个知识点对应我无法确定,那时我已经感觉到,不少题目我的答案很可能是张冠李戴;还有不少题目,我知道答案应该有5点,但总有2点死活想不起来。一开始的兴奋劲已经荡然无存,心中不由紧了起来。肠子都悔青了,为什么不把考前这一周全部用在实务上?已经这样了,尽人事听天命吧,反正卷子上无论如何不能空着,“尽可能多写点吧,尽可能把字写漂亮点吧!”我努力使自己平复下来。2个小时过去了,有人已经交卷了,这哥们估计绝望了。而此时,我还有好多题目没答,而此时右手和胳膊开始僵硬了,再怎么控制,也无法写出答第一题时那种不算难看的楷书。离结束时间大约还有半小时的样子,一大批人开始交卷,而我最后一个案例还有2-3个问题没有作答,我奋笔疾书,想快,但手和胳膊已经完全不受控制。离结束还有15分钟,终于勉强答完了,我迅速将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案复核了一遍,并用最快的速度检查了几个案例中涉及计算的部分,有个不会做的计算题居然突然想起来怎么做了,我迅速改正,好险,差点多丢了5分!交卷时,我发现全场只剩下我一个人。
煎 熬

走出考场去宾馆取行李的路上,我感到自己有点发飘,可能是这几个月的体力透支加上下午连续4个小时不间断地高强度作业终于要将我击倒了。心里默默计算着,按照最严的扣法,应该有个110分左右,但还是高兴不起来。走到宾馆大厅,好几位不认识的考友,一边等着取行李,一边坐在沙发上抽烟,大家素不相识,但这一刻大家无话不谈。大家随便一聊,心里又是一沉,原以为没问题的几个题目答错了!不管了,听天由命吧,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不由得不去想。
老婆说好了要开车来接我,但并没有出现,打电话一问,才刚出门,说是周末,路上堵。“你不知道周末路上堵啊?!为什么不早点出来?!!”一股无名之火迅速窜了上来。事后冷静下来,老婆告诉我,肯定是实务考得不好,拿她撒气。回去的路上,很累,但仍然很亢奋,这种感觉很不好。老婆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淡定地说:“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没问题。”老婆是教师,她了解我,她在我身上的好多预言都应验了,听她这样一说,希望又重新燃起,但算来算去,就在及格线上下,这种七上八下的感觉大约持续了一周。
一周以后,一切恢复正常,我也基本从考试状态彻底解脱出来,突然觉得自己考试前后那几天的表现有点可笑,太当回事了。这之后,从里到外,我已不太关心结果,考不过怎样,考过又怎样?
直到12月初,估计成绩快出来了,一开始隔三差五的上网去查,到了下半个月基本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成绩,好像一个人与他追求多年的女朋友分手了,但心里并没有完全放下。这情形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直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心 得

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行,第一次参加考试、孤军作战,一次通过四门,不谦虚地说,是值得高兴一阵子的。这感觉恰如十年前参加MBA联考,也是周密计划、苦熬一年、坚持到底,最终一次性通过考试,那年头,MBA的录取率是7:1,想拿正规文凭和学位,付出的努力与考研没有太大差别。
我的经验就是文章标题:“三心齐下,一气呵成。”
所谓三心,是决心、信心和恒心。首先要有一次通过考试的坚定决心。参加一建考试的,多是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工作的人,干扰很多,想干成一件事,就要下定决心,要么不考,要考就认真准备、苦熬一年,一次通过!毕竟长痛不如短痛。那种抱着“考考看,一年不行就两年,一次不行就两次”的想法的人,往往不太容易快速通过。其次是信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备考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到是否上辅导班,是否要看这样那样的视频,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要相信只要自己认认真真准备了,就一定有好的结果。千万不要迷信别人乱了自己的方寸。再者就是恒心。单靠投机取巧考不了一建,至少需要坚持个大半年,完全静下心来,而这个过程是对人的意志力的极大考验。如果不去踏实系统地看书做题,纯粹依赖辅导班那是本末倒置。多少个夜晚,想睡不能睡;多少次机会,想玩不能玩。其中甘苦,冷暖自知。通过一建后的喜悦,与其说是通过考试本身带来的兴奋,倒不如说是成功把握和战胜自己以后的成就感。一气呵成,就是一鼓作气的意思,尽量憋着一股劲,集中精力过一段时间苦行僧式的生活,一次通过,不要反复去炒夹生饭,那样更累。
细节方面,我觉得错题订正很重要,把与课本配套的习题集做完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做更多。对于错题,一定要认真订正、弄清原委,尽量不要再错,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分数低不了。一位高中时偶像级的尖子同学在毕业20年聚会时应邀给我们的孩子传授学习经验时说:“不要总想着得高分,要想着怎么消灭错题,这样才有重点。”我的意思不用赘述,此兄已经说得再透彻不过。此兄当年高分考取清华,又被保送读了清华的研究生。
跟大家强烈推荐利用琐碎时间温故案例和错题的学习方法,这样每次学习时间不长,但效果挺好;相反,一次性利用一个晚上背20个案例或者温故100道错题,人累得要死,效果不会好。再者,最好有意识地把每门课每一轮复习的时间间隔拉长一点,这样或许记得更牢。
后 记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我不知道东坡先生当年写下这些诗句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地解读。我宁愿单从字面去理解,真正跟一建干上以后,很当回事,欲罢不能;真正通过了,才发现她不可能给你带来多大的改变,更决定不了你的后半生。
一建发榜之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好像不写点什么,无以释怀。1月2日写下标题,由于年底工作忙,写写停停,写着写着兴奋劲消失殆尽,但我还是坚持完成这篇文章,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窗外,紧锁这座城市多日的雾霾尽然散去,蓝天白云,温暖如春。还有一周就是马年春节了,想起小时候在山里长大,每年除夕在木头大门上贴春联,先生写的最多的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是一定的,万象能否更新,全在你我。
人到中年,回首来时路,几多艰辛、几多欣慰、几多不甘;举目望征途,几多希望、几多困惑、几多彷徨。一建已经成为过去,但这次经历却注定要给我今后的人生注入能量。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考试,你我都要坚信,上天对芸芸众生一样公平,有得有失、有失有得,种善因、结善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让我们再度启航。
最后,引用杨澜在《一问一世界》中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阳光洒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中。此时此刻,我们无言以对,唯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山里人,癸巳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回复
刹不住就一直走
2014年12月04日 14:30:38
4楼
budingbuxing
回复
李申港航培训
2014年12月05日 09:41:25
5楼
这气势,不过都难呀!
回复
sw860521
2014年12月05日 13:20:59
6楼
佩服作者的毅力,更欣赏作者的文笔,真的是工科生吗,若是,实在难得。
回复
fangxiaba
2014年12月05日 20:12:37
7楼
楼主写的很好,深有感触
回复
123木头人k
2014年12月09日 08:41:24
8楼
佩服作者的毅力,更欣赏作者的文笔,真的是工科生吗,若是,实在难得。
回复
peteryanfeng
2015年03月03日 16:52:05
9楼
我也不赞同把考试放在第一位,考试只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虽然我们大部分人的目的都是为了钱,但这个过程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何乐不为呢。今年也要考一建,买的书一直没翻,也是时候开始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