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的发展史19世纪中叶开始开创人工环境时代。1334年冬第一台乙醚活塞制冷机问世,1844年出现空气制冷机,1859年出现吸收式制冷机,1890年制冰工业开始,从而开创了制冷空调工业。例如:1911年Carrier的湿空气图表,1918年自动冰箱问世,1923年发明食品快速冻结,1927年生产出空调器、空气源热泵,1930年汽车空调逐渐发展,1935年出现卡车自动冷藏装置、飞机发动机低温试验装置。技术上的大飞跃,工业冷水机也随之出现。
制冷技术的发展史
19世纪中叶开始开创人工环境时代。1334年冬第一台乙醚活塞制冷机问世,1844年出现空气制冷机,1859年出现吸收式制冷机,1890年制冰工业开始,从而开创了制冷空调工业。例如:1911年Carrier的湿空气图表,1918年自动冰箱问世,1923年发明食品快速冻结,1927年生产出空调器、空气源热泵,1930年汽车空调逐渐发展,1935年出现卡车自动冷藏装置、飞机发动机低温试验装置。技术上的大飞跃,工业冷水机也随之出现。
此外,由于1928年制出氟利昂12,人类从采用天然制冷剂迈向采用合成制冷剂,它解决了人类对制冷剂的各种要求。这样,人类从采用天然冰到采用人造冰,从采用天然冷源迈向采用人造冷源,创造出各种人工环境,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此时,用于创造人类生活生产环境—也就是空调所需求的制冷量只接近总人工制冷产量的10%。
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舒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民用与工业空调所消耗的制冷量,达到总人工制冷产量的60%,“制冷”展现出“制冷造福人类”、“制冷开创未来”的作用。
制冷技术的基本概念,如冷水机等
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统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例如蒸汽机、蒸汽轮机(也称蒸汽透平)、燃气轮机(也称燃气透平)和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等皆为热机;而将消耗机械能把低温热源的能量转移到高温热源中去的设备称为制冷机,简称冷机,例如电冰箱、空调器、冷水机组等。
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是通过一种媒介物质在热机中的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来实现的,这种媒介物质称为工质。例如空气、水、氨等都是常用的工质,在制冷系统中,通常将工质称为制冷剂。
选取热力系统是热力学分析方法中的首要步骤,选定了热力系统就明确了研究对象所包含的范围和内容,同时也清楚地显示出它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便于针对热力系统建立定性和定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