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不景气,很多设计院都闲着没事干,很多工地都停了工。人们也看到了,建筑时代的辉煌已经过去,逐步的我们会进入后建筑时代。建筑群里 结构群里不少群友都在讨论,全中国这么多的鬼城,全中国这么多闲置的房子。政府把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已经透支了,这样的经济完全不可持续。每年,全国有将近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博士、硕士、本科、大专、海龟,这些人的就业是任何一个国家没有面临的。而其中,土建的学生,又是占了其中相当分量的一块。这么多土建的学生,在后建筑时代,该何去何从。
每年,全国有将近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博士、硕士、本科、大专、海龟,这些人的就业是任何一个国家没有面临的。而其中,土建的学生,又是占了其中相当分量的一块。这么多土建的学生,在后建筑时代,该何去何从。
这样的情形,政府应该是最急的。没有了房地产支持,哪来这么多税收?谁来养活全国这么多庞大的公务员团队?由房地产带来的一系列经济产业,萎靡不振,只会恶性循环。直接的有钢铁、造船、水泥、木材、装修等产业;间接的,农业、服务业等等,这些产业为人们提供了多少个工作岗位。没有这么多工作岗位,谁还能为GDP贡献,谁有钱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房地产真的要末路了,实体经济还未能振兴,如此多的剩民,到时候是否会出现很多反对当代政府的经济疲软,甚至会动摇这个国家的情况,很难保证。
那么,后建筑时代的出路在哪里?
首先,我们能想到的先沿袭以前的产业,加固时代。这也是行内人士共同认可的。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加之上世纪80-90年代一些房子已经接近设计使用期了。结果,要么是拆了重建,要么是加固。加固的话,正好能够衔接土建的新旧更替。后建筑时代,应该是更多的加固公司掘起。
其次,转型至材料方面。建筑腾飞的几年,也是中国建材辉煌的几年。从老式的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网架结构等等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建筑的发展。但是,受限于耐久性、防火,以及应用推广,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建筑依然是钢筋混凝土。哲学上讲,世界是运动的。于此,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曲线上升的过程。起码现代人们基本上不会居住土房子,很选择木结构建筑,或者石建筑。社会在变革,人的思维也在不断变化,新型的材料也会不断推广。后建筑时代,转向更加优异、更加经济的防水材料、防火材料,防腐材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再次,微软时代。从pkpm软件出现,到现在各种建筑、结构计算软件出现,不过才短短十年时间。盈建科、迈达斯,广厦、3d3s等等。用上一代人的观点看,他们那个时候的,一栋多层砖混结构,一个设计院需要起码一个月。现在,只要一天,连图都能画好。我们能看到的是,技术更新太快了。3d打印技术,已经能达到打印2层的房子。未来兼有计算机软件基础和建筑结构理论,还有一片天。迄时,更多的建筑、结构、设备软件出现。或许某个时候,人工思维能用计算机直接模拟,一栋什么样的建筑,人只要想好了啥样子,计算机就能模拟出来,结构还能配出来。当然,更加天方夜谭的是,以后我们的建筑不是用的经典力学,而是用相对论了。扯远了,不过,业内人士都知道,未来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建筑结构的画图匠,真正需要有创意的人,需要更多具有建筑和结构基础的软件编辑人员。
再再次,机器人时代。也许后建筑时代真的不需要如此多的民工,大多数危险性、体力型工作由机器人来代替。支模板有机器人,挖土方不需要蓝翔学员了,连混凝土车司机还特么不是人了。这里的前提是,机器人还未有超过人的智能,存在自己的思维。由机器人相协调的也是软件编辑人士,从事人体组织软件人员。能够对施工的要求,通过软件程序实现,这也要求相应的施工质量能够用数字化模拟代替。需要这方面的,自然人体组织人员少不了,专门研究怎么样焊缝能达到要求,混凝土振捣满足。不过,就像现在的软件虽多一样,某些实际的工程仍需要人来掌控。软件毕竟是死的,具体的东西仍需要人工干预。除非比终结者更牛逼的机器人出现,能够把人当猴子一样关在笼子给机器人欣赏了。just joking。未来,若不需要那么多民工的话,如何养活自己和一家人。确实是个问题。这方面,也许我们可以像鬼子学学,因为也就鬼子,人口密度接近于中国。我们没有北极熊的地域,却有比阿三的更多的人口。
最后,借用群友的玩笑话。土建夕阳产业。画图匠也好,预算员也罢,监理、施工员,甲方高富帅,都沦为屌丝,必然带来新的工作——丐帮。咱们都拿个碗讨饭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