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状况:系统采用SBR工艺,设计处理水量7500m3/d,平均水量4500m3/d,工艺流程如下: 进水→格栅→调节池→初沉池→UASB→SBR池→出水 调节池容积2000m3,UASB池容积3600m3,SBR池容积6000m3。 表1 设计水质标准 设计标准 CODcrmg/L BOD5mg/L SSmg/L NH3-N
进水→格栅→调节池→初沉池→UASB→SBR池→出水
调节池容积2000m3,UASB池容积3600m3,SBR池容积6000m3。
表1 设计水质标准
设计标准 |
CODcr |
BOD5 |
SS |
NH3-N |
进水 |
2500 |
1000 |
600 |
|
出水 |
80 |
20 |
60 |
10 |
表2 实际水质情况
实际水质 |
CODcr |
BOD5 |
SS |
NH3-N |
进水 |
1000 |
500 |
300 |
30 |
出水 |
90 |
18 |
55 |
25 |
存在问题:
① 曝气不均一,污泥结构松散,SV30=30%,上清液浑浊,镜检未发现有原后生动物;
② SBR池表面漂着黑色稀薄的液面浮渣或堆积过度的液面浮渣,臭味很浓,局部出现厌氧或缺氧的状况;
③ 污泥膨胀,在曝气池投加了铝盐来解决污泥沉降问题,这种措施对整个生态系统特别是菌胶团危害较大;
④ 厌氧出水水质较差,COD去除率低,特别是pH比较低,对后面的好氧系统产生很大影响;
⑤ SBR池出水氨氮长期超标,硝化作用差。
解决过程:
① 调整污泥龄,解决污泥老化的问题;
② 维修损坏曝气设备,使系统曝气均匀;
③ 投加BZT系列微生物菌种,一周后,污泥性状转好,氨氮下降至排放标准以内;
④ 由于系统水质波动较大,每月固定少量投加BZT系列微生物菌种,出水氨氮长期稳定处于排放标准内。
以上分享的案例不是本人亲自参与,搜集整理而成仅供网友们参考!